2025年,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1日清晨,中北大学大学生研习会暑期社会实践团踏上前往山西省宁武县的征程,在革命老区二马营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红色家书支教活动。地处芦芽山山脚下的二马营小学,全校共计26名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实践团通过红色家书课堂、美术手工等多元形式,既让孩子们在熟悉的本土环境中真切感悟革命历史,也让实践团成员在革命记忆的浸润中深化对红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给孩子们上红色家书宣讲课。刘桓兆 供图
红色宣讲:于文字间感受红色信仰
支教活动中,志愿者们深情诵读赵一曼诀别信中“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教育你,用实行!”的铿锵字句,同步播放左权、李大钊等革命先烈的家书短视频,引导孩子们透过泛黄的文字与历史场景,感受先烈们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生死抉择间的坚定信念。在“给英雄的一封信”写作环节,葛雅悦在信中写道:“英雄是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的人,在艰难时刻挺身而出,为众人驱散阴霾。我们处在和平年代,更要考出好成绩,像伟大的英雄一样报效祖国。”分享时,她捧着信纸,声音虽带哭腔却饱含坚定,将内心的崇敬与感悟付诸笔端,让红色精神真正扎根童真心灵,完成从理解到践行的传承闭环。
图为孩子们上手工课。高雅楠 供图
创意手工:以童趣笔触绘就红色篇章
课间操的“大手拉小手”互动中,志愿者与孩子们一同伸展身体,在温暖的陪伴中筑牢红色文化传递的情感基石。手提袋绘画课上,孟航专注地描绘“长城上的八路军”,直言“希望英雄被看见”;手工拼接模型时,霍怀香望着直立的旗杆说:“旗杆该直直的,像抗战时中国人的脊梁”,朴实话语让红色传承从认知迈向共情。红色橡皮泥课堂上,唐雪斌突然举起自己用橡皮泥做的党徽,兴奋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剪纸教室里,红纸在孩子们手中蜕变为五角星,志愿者同步讲解五角星作为国旗一角的象征意义,以及它所承载的抗战胜利之光。传统技艺与红色主题的融合,让红色文化“活”在童真创意里,孩子们举着作品的灿烂笑容,照亮了红色传承之路。
图为团队成员为孩子们上心理团辅。 闫颖 供图
梦想起航:借红色力量点燃未来志向
大学生活分享环节,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向孩子们讲述多彩的大学生活。计算机专业的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讲述计算机知识。给孩子们展示自己使用计算机编程做的小机器人图片,并向孩子们科普:“以前八路军靠智慧和勇气保家卫国,现在我们用计算机技术,也是在为国家出力。”还提及计算机在国防和生活中的应用。将其与革命先辈的奋斗相联系。孩子们的小脸上满是向往,人群里的葛佳宇举着小手,大声说:“我以后也要学计算机,做个更厉害的机器人!” 从英雄精神到未来梦想,红色基因正指引着孩子们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少年心中永续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与孩子们的合照。王艺博 供图
一周的支教活动中,从陌生到不舍,青春与童真实现双向滋养。实践团将抗战故事与红色家书带回黄土地,孩子们则以质朴情感回应,让红色基因成为彼此生命里的光。正如实践团领队所言:“我们曾以为自己是播种者,后来才懂,每一次讲述都是双向的生根——当红色基因遇见渴求的眼神,便会在彼此的生命里长出参天大树,让抗战精神、家国情怀永续传承。”(支浩臻 通讯员 曹若雯)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