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情系苗家:青年实践队与朗德苗寨的“非遗之约”

——渤海大学“黔心赴贵,锦秀织梦”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朗德苗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8 09:42:3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7月15日,渤海大学“黔心赴贵,锦秀织梦”社会实践队来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的朗德苗寨,开展苗族文化传承现状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走访商铺、对话非遗传承人、参与民俗活动等方式,近距离感受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探寻苗族非遗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传承之路。 

图为队员们来到朗德苗寨 肖慧明 摄

朗德苗寨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完整保留了苗族建筑、服饰、歌舞、节庆等传统文化元素,是研究苗族文化的“活化石”。上午11点左右,实践队踏入苗寨,青石板路蜿蜒向上,吊脚楼依山而建,寨门处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寨民们吹奏芦笙、唱起敬酒歌,用最隆重的十二道“拦门酒”仪式迎接远方来客,让队员们瞬间沉浸在浓郁的苗族风情中。队员从寨民口中了解到,十二道“拦门酒”每一道酒都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祝福,如恭喜、善良、勤劳、长寿、聪明、美丽等,展现了苗民的淳朴与好客,和苗族延续至今的传统价值观。 

图为队员们在寨内合影 肖慧明 摄

调研中,实践队重点关注苗族文化的“守”与“新”。,在走访寨内苗族服饰店铺时,粮仓木屋的老板娘李女士表示,寨内游客以年轻人居多,但多数游客更喜欢租购传统款式的苗族服饰。一方面,这恰恰体现出当前年轻人对于苗族文化的热情与苗族传统非遗的巨大魅力。但另一方面,长期守旧、创新乏力的问题也有所显现。队员们与李女士深入交流,就“如何让苗绣与传统服饰在守旧与创新中新生”等话题建言献策。 

图为李女士工作时的情景 肖慧明 摄

实践活动最精彩的部分应属观看每天上午11点30分和下午4点30分在寨内圆形广场准时开始的苗族舞蹈表演,苗族同胞们身着缀满银饰的传统盛装,随着芦笙声跳起了热情的舞蹈。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姑娘们肆意舞动着,裙摆飞扬间,满身的银饰碰撞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芦笙声、歌声交织成一片欢快的乐章。 

图为苗族舞蹈表演 肖慧明 摄

对于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实践队将结合调研数据,形成苗族文化传承现状报告,并计划通过制作、发布短视频等方式,助力朗德苗寨的文化故事走出大山。此次朗德之行,不仅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文化自信”的内涵,更坚定了青年一代守护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决心。(张子胜 张新羽 肖慧明)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