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开启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文化探寻之旅,团队拜访了著名陶瓷大师王一君先生,学习陶瓷文化的同时,在陶瓷艺术的世界中聆听传统智慧的回响,汲取对大学生成长有益的人生哲理。
踏入工作室,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瑰丽的陶瓷世界。王一君大师热情地引领团队成员参观他的过往作品,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一位沉默的讲述者,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参观到王一君工作室二楼的展架上,有一件名曰《清月》的作品格外引人瞩目:残缺的圆月上,寥寥几支寒梅透着清冷、幽香。“这是人生的遇见。”王一君笑着给我讲了这件作品的故事。
王一君大师讲述,这件作品原本是被工人打算丢弃的损坏素坯盘。从小在陶瓷厂长大的他,深知陶瓷生产从原料开采到完工,历经几十道工序,耗费大量人力、资源与能源。于是,他捡回修坯,顺势创作出《清月》。
王一君介绍其作品
他表示到,“艺术家要敬畏自然避免教条,因势利导地妙心调理,方能与天同契、道法自然”。《清月》展现出他的艺术感悟,清月、寒梅内敛又不失浑朴、大气等精神品质,其残缺之美蕴含浓厚哲学意味。
参观结束后,团队对王大师进行了深入采访。当被问到陶瓷文化的传承问题时,王大师神情坚定地说:“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知道我们的过往,同时,要做好创新与转换的工作,让我们的优秀文化更好的融入时代。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每一个台阶都在改善我们的视线、视角与视野。陶瓷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它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情感。”其表达了人生如登阶,视野愈高,智慧愈深;以历史为根基,以创新为阶梯,传承精神之火的思想。
团队参访王一君大师
谈到陶瓷中蕴含的阴阳交融的哲理对大学生的启发时,王大师以手中的茶杯为例,说道:“你们看这只茶杯,它的形状、大小、容量都有一定的度。喝茶时,我们不能太满,也不能太少,要恰到好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要学会正确审视自身,找到自己的定位,把握好度与度之间的关系,做好自我与外界的应对、处置、融入和磨合,要张弛有度,这样我们才可以更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态。”
团队与王一君大师合影
此次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团队与陶瓷大师王一君先生的交流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完美融合。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从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和智慧。未来,团队持续推动学生融入传统文化,陶瓷文化及中华优秀传统将绽放新光彩。(陈泽宇)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