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体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近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师董瑞云、李秀丽带领“向海图强 向陆而兴 向心聚力”实践团队成员陈冠宇、李佳欢、李荣、何天野、陶思言、张怡婧、陈祉舟等同学(以下简称实践团队),走进福建省福安市下岐村,探访曾以船为家的连家船民上岸后的新生活,在山海之间追寻民族团结与海洋发展的和谐密码。
从“水上漂”到“住有所居”:民族团结铺就幸福路
1997年,福建省启动“造福工程”,下岐村拉开了中国渔村史上罕见的大规模搬迁序幕。1998年和2000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两次深入下岐村调研,明确提出“我们不仅要使他们搬上来、住下来,还要让他们富起来”的战略要求。“那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家抱着被子,搬着锅碗瓢盆住进了新家。”下岐村村书记陈凌向我们实践团队讲述连家船民上岸那天的场景时,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三年间,2000多名连家船民告别以船为家的生活,搬进依山面海而建的2个新村、6个安置点。
“以前祖辈几代人挤在摇摇晃晃的小船上,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如今不仅住进了亮堂的楼房,孩子还能就近上学。”下岐村老船民雷阿婆的话,道出了连家船民的生活巨变。“没有连家船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的小康。”团队成员在调研日记中写道,“这句当年福建省决策者的誓言,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佳诠释。”
向海而兴谋发展:从单一捕捞到产业融合
“上岸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下岐村村书记陈凌介绍,依托沿海优势,村里成立了“连家船民”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抱团发展,养殖大黄鱼、紫菜等海产品,年产值达数千万元。不少连家船民还开起了渔家乐,用新鲜的海鲜和热情的服务吸引着八方游客。
下岐村的蜕变吸引了汤加、老挝、赞比亚等国政要前来考察。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到访后感慨:“听完连家船民圆梦的故事,我们有责任为赞比亚人民创造类似的故事。” 这一跨越山海的回响,见证了中国经验对人类共同发展的贡献。
调研路上悟初心:凝聚向海图强青春力量
“从连家船民的变迁中,我们看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力量。”此次福建下岐村之行,让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实践团队的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傍海而学的青年学子,更应肩负起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责任,以海洋为纽带,凝聚各民族向海图强的合力,在服务国家民族团结事业发展中践行青春担当。
夕阳西下,下岐村的渔港波光粼粼,归港的渔船满载而归,各族村民的欢声笑语回荡在海边。这幅民族团结、向心聚力的美好图景,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的生动写照。(学习大军 福安下白石镇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