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当下,我国正积极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生态。同时,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不仅承载着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更成为连接代际情感、促进社会融合的桥梁。6月23日至29日,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银龄相伴,青春有温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温暖带去养老院,走进了芜湖市康泰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艺术创作、手工制作、情感互动等系列活动,在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在奉献中彰显青年担当。青年学子用青春的力量为养老服务中心注入活力,以艺术的桥梁搭建起代际交融的温暖家园。
艺术为媒点亮银龄生活
走进康泰养老服务中心的活动室,材料整齐铺陈,老人们围坐桌前,与志愿者们共同开启一段充满创意的旅程。美术学院学子将专业所学融入实践,以“艺术疗愈”为核心,设计了一系列兼具趣味性与参与性的活动。志愿者带来的每日活动精彩纷呈:第一天制作艾草锤,融合了传统中医与手工;次日串珠,串起创意与活力;第三天是制作漆扇,老人与学子巧手染出夏日色彩;第四天扭扭棒造型激发创意,老人们展现童心;第五、六天的水粉画与速写课堂记录银龄记忆,青年学子用画笔留存温情。最后一日是大扫除、总结会,代际双向奔赴,院长亲自讲述养老院故事,学子传递时代理想、发表个人感悟。
青春与银龄的双向奔赴
七天的实践中,大学生与老人建立起深厚情谊。老人与学子围坐成圈,时光在指尖悄然交融。老人们有时将战火纷飞中的青春、车间轰鸣里的奋斗娓娓道来,有时分享养老院趣事、年轻回忆,皱纹里沉淀的故事化作温暖的絮语。学子们耐心倾听,用手抚摩岁月的痕迹、用相机定格会心的笑意,将这份银龄记忆永久珍藏。而老人亦凝视着朝气蓬勃的面孔,关切学子的校园生活,叮咛着学生“要好好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话中没有刻意的教化,只有两代人心灵的共振,在艺术的纽带中,青春与暮年共同编织着理解与温情。
实践育人在奉献中升华
此次实践不仅是服务行动,更是美术学院“行走的思政课”的生动实践。艺术不应局限于课堂,要走进社会、温暖人心。学生们用专业技能为老人带来快乐,也在互动中领悟‘美育’的真谛——美是心灵的共鸣,是跨越年龄的共情。还记得第一天的结束活动后,老人们拉着学生的手,期待地问“明天还来吗?明天什么时候来呀?”学子们听后感慨良多,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给老人带去陪伴,更是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温度。
而活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展现了青年一代的社会责任感与创造力。青春的温度,正在重塑养老服务的维度,让银龄生活不止于安养,更充满尊严、欢乐与诗意。
让爱在时光中流转
七天的实践不仅让老人们在手作与绘画中重拾青春光彩,更让青年学子在倾听银龄故事中触摸时代的厚重。这场双向奔赴的温暖旅程,让“艺术养老”从理念走向实践,也让青春担当在服务中生根发芽。临别时,有位老人自发演唱了一首红歌,学子们则回赠最热烈的掌声与赞美。夕阳透过窗户洒在活动室,银发与青丝相映,笑声与艺术共鸣。这或许便是“银龄相伴,青春有温度”的注解:给老人一个艺术与快乐的夏天。而这份爱,终将在更多人的传递中,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永恒底色。(王可欣)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