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推动核科学知识与红色基因双向传播,7月3日至5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善水书院核芯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队怀揣爱国理想,走入罗山县新村社区及周边区域,通过“社区主会场+公园流动站+家庭微课堂”的立体宣讲模式,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和核科普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声架起科学精神与民生烟火的桥梁。
图为实践队员与社区居民合影
社区活动室里,互动环节成为“破冰密码”,设置有“‘两弹一星’指什么?”“人造太阳为什么像恒星?”等问题,引发居民抢答,白发老者推了推老花镜,笑着抢答:“我知道!‘两弹’是核弹、导弹,‘一星’是人造卫星”。实践队员通过PPT串联“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于敏构型突破技术封锁”等元勋事迹,配合“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纪实视频,直观展现“两弹一星”精神在当代核科技中的延续。
图为实践队员在组织社区居民观看“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纪实视频
在社区公园附近,队员手持“核科学小知识”卡片,结合晨练、遛娃场景,用“香蕉也有辐射”“人造太阳像太阳发光”等趣味讲解,结合“两弹一星”时期科学家用算盘计算数据的故事,解答“核辐射是否有害”的疑问,将精神融入“家长里短”。
图为实践队员在公园附近为社区居民讲解核科学小知识
队员在社区工作人员带领下走进20余户家庭,二孩妈妈王女士追问“辐射对孩子有影响吗”,队员结合手册里的“日常辐射值对比表”,打消居民“核辐射有害”的顾虑,让他们认识到核技术用对了,反而是守护安全的‘盾牌’!”。活动尾声,社区刘爷爷感慨:“孩子们用PPT、小卡片讲得实在,原来‘两弹一星’精神就在现在的‘安全电’‘方便检’里!”。
图为实践队员在社区居民家中讲解核科学小知识
实践队队长表示,用“接地气”方式讲“高大上”精神,让居民从“听不懂”到“主动问”,是此次实践最大的收获。未来,团队将持续优化宣讲形式,让“两弹一星”精神在更多角落生根发芽,用青春力量续写科技报国的新篇章。(房潇乐、王靓颖 指导老师:余润)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