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青”历“青”为:常职学子“送法下乡” 法治“四进”赋能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7-16 14:59: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伴青春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先后前往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回维民族乡中学和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村,开展了一系列“送法下乡”普法宣传教育和调研活动。活动将法治的种子播撒进民族青少年和留守儿童心田,为他们的梦想扬帆保驾护航,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常职学子的青春力量。

法治宣传进课堂,普法宣讲润物有声

在常德市鼎城区许家桥中学,团队成员深入课堂开展普法宣讲。常职学子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和互动交融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校园欺凌、网络安全、未成年人权利义务、国家安全等与青少年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们理解法律蕴含的公平正义与行为边界,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防电信诈骗普法课堂

“法律:生活中的红绿灯”法律启蒙课

国家安全教育宣讲

法治文化进校园,情景剧表演引发共鸣

“法律条文太抽象?情景剧里看端详!”团队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们的指导下,成员们化身“小法官”、“小律师”或案件当事人,通过原创情景剧演绎最新社会热点案例和针对青少年的高发诈骗犯罪类型,用生活化的表演生动展现矛盾的产生、法律的适用及化解过程。一幕幕贴近生活的场景,将抽象法条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故事,在演绎中引发学生强烈共鸣。学生在会心一笑或感同身受间,轻松理解了法律原则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普法效果。

《网络言论的边界——从“胖东来红内裤风波”看名誉权保护》情景剧表演

《“免费皮肤”的陷阱》青少年防游戏诈骗情景剧表演

法治咨询进头脑,释法析理解答困惑

“如被同学恶意造谣怎么办?”“遭遇网络诈骗如何维权?”“购买游戏装备产生纠纷如何处理?”一个个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被学生们频频提出……在指导老师陈章英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耐心解答法律疑问,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释法析理。他们不仅解答具体法律问题,还提供作业答疑和学习方法指导,更引导学生理性看待矛盾,指明依法维权的有效途径。同时,团队建立了规范管理的“常德职院-许家桥中学法律咨询群/课业辅导群”,成员们按计划轮值,提供定期线上法律咨询和课业答疑服务,形成了长效关爱机制。

成员们为学生们提供法律咨询

成员们分享求学路上心得体会

成员们提供作业答疑、学习方法指导

法治调研进乡村,真情关爱留守儿童

七月骄阳似火,一队身着红马甲的身影穿行在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乡李白溪村的乡间小道上。针对留守儿童普遍面临的现实法律困境和情感需求,法治调研组采取“一户一档案、一人一记录”的模式,叩开农家门,走进留守儿童家中,发放普法资料,倾听童声、体察实情。“无人教、不敢说、不会防,该怎么办?”成员们结合每个孩子的成长特点,通过鲜活生动的案例,将与孩子们成长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传递到他们心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法律知识化作守护童年的温暖力量。

成员们入户向留守儿童讲解法律知识

成员们入户调研李白溪村留守儿童法治需求

此次法治“四进”活动融合“讲、演、询、研”四大举措,构建起立体化、沉浸式的“送法下乡”新格局。团队成员们表示:“我们将持续探索乡村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乡村新风尚,为乡村振兴贡献常德职院的青春力量。”法治的甘泉,正通过“法伴青春行”团队的创新实践,汩汩流淌,滋养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周瑶丽 彭普秀 陈章英)

“法伴青春行”乡村青少年护航行动团队集体合照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