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中山七月的民众,暑气蒸腾,暖风裹挟着稻香,将广袤田野染成金色海洋,不少市民趁着闲暇时光慕名而来,感受盛夏之间“归隐田园”的悠然。
在中山火炬民众街道新建村文化广场旁,连片的水稻密植示范田已由青转黄,一垄垄整齐有序的稻穗低垂,谷粒饱满,青黄相接的稻田与澄澈的蓝天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作为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新建村在万亩农田特色农业生态区内,通过“农业+文旅+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实现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绘就出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密植示范田,长出增收新希望
去年,在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支持下,新建村成功打造109亩水稻合理密植增产增效示范基地,通过科学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我们继续深耕这片示范田,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支撑,重点推广精准密植、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以农业科技赋能,助力粮食增产。
“这里不仅是优质稻种的‘博览园’,更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试验田,旨在通过科学种植模式,实现减肥、增产、增收的绿色农业目标。”项目负责人介绍,这里汇聚了优质香稻品种莉香占、南晶香占、黄香丝苗、香禾优细丝苗,高产稳产品种黄广农占、禾广丝苗、粤禾丝苗,特色功能品种粤特油占、双黄占等26个特色优质水稻品种,采用1.60万穴/亩的机插密度,最大化土地利用效率,预计较常规插植密度可增产20%以上。同时,通过精准施肥管理,减少化肥用量10%以上,预计比传统种植每亩增产100斤以上,并节本增收100元以上,真正实现“少投入、多产出”。
密植示范田的打造既是民众街道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下一步,民众街道将继续加大力度开展关键农业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争取从专家的试验田转变到农民的生产田,努力提高水稻单产总产水平,助力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露营+亲子研学”乐享稻田野趣
凭借“露营+亲子研学”的特色组合,再配上连片的稻田风光,这片稻田成为市民朋友驻足休憩的热门之选。每逢节假日,众多市民朋友都前来拍照打卡,在稻田旁的观景台搭上简易帐篷,感受欢乐的田园野趣。
孩子们在稻田“撒泼”,不时传来一片欢声笑语,让这片稻田更显生机。“看到朋友圈,很多人晒搭着帐篷一家大小坐在田边烧烤,看稻浪、闻稻香,感觉特别舒服。”市民梁陈小姐就是为稻田而来,回味儿时的美好时光。
“稻”梦空间打造农业观光新体验
金黄的稻浪、整齐的田垄,田间有水泥路过道,也有田间小径,随手一拍就是大片。这片水稻密植示范田丰收在即,即日起至水稻收割前(预计7月20日左右)是最佳观赏期。
“109亩水稻密植示范田除了有先进的农业技术,还搭建了稻田观景台和生态栈道,同时,周边还配套有村文化广场、香山书房等基础设施,这里已成为不少市民朋友周末遛娃、拍照打卡的‘新宠’。”
新建村村委会负责人介绍,将向学校、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团体开放预约免费讲解参观服务,打造成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高产展示、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研学于一体的示范区,“我们会提供免费讲解、田间导览和有偿餐饮配套等服务,让大家了解水稻的生育周期和培育技术。” (通讯员喻鹏)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