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海洋观念,近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霞韵山海行 浦绘振兴篇”实践队走进宁德市霞浦县,围绕“认识海洋、经略海洋、关爱海洋、传播海洋文化”开展系列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践行“向海图强,筑梦深蓝”的使命担当。
聚焦“认识海洋”行动,实践队深入溪南镇海上社区,探寻“海上枫桥经验”中的海洋治理智慧。社区副书记郑立韩详细介绍了“三级联动”管理机制:以渔民自治小组为基础,“海上说理队”即时调解日常纠纷;社区“海上调解室”联动专业力量化解共性问题;对接海上警务站形成闭环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排、大事不上岸、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成效。队员们察看“海上网格”监控系统,深刻理解这套机制如何将基层治理延伸至“蓝色国土”。“从纠纷调解到安全保障,每一环都体现着人与海和谐共生的智慧。”通过近距离观察海上治理实践,队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海洋事业发展背后的制度力量,筑牢了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信念”。
图为实践队在溪南海上社区了解“海上枫桥经验”
图为实践队察看“海上网格”监控系统
聚焦“经略海洋”行动,实践队走进国家级海带苗基地一嘉海带苗业有限公司,深入调研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在海参养殖区,队员们实地察看养殖环境与技术流程,与基地董事长董志安围绕“科技赋能、产业链延伸、生态保护”展开座谈。董志安介绍基地从海带养殖到海参培育的转型之路,分享了通过标准化生产带动渔民增收的经验,为队员们呈现了“依海富国”的生动样本。队员们结合专业知识,就“海洋种业振兴”“渔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与从业者深入交流,详细记录产业规模、技术创新、政策需求等内容,形成初步的产业发展建议。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经略海洋需以科技为翼、以产业为基,更坚定了用专业学识服务海洋经济的决心。
图为实践队在国家级海带苗基地调研
图为实践队与董志安董事长进行座谈
聚焦“关爱海洋”行动,实践队走进长春中心小学开展“蓝色家园”公益课堂。队员们以“认识海洋生态、守护蓝色家园”为主题,通过动画短片展示海洋生态系统,讲解海洋垃圾治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人海和谐”理念。课堂上,队员们创新设计“海洋小卫士”实践PK环节,组织学生模拟海洋垃圾分类、清理虚拟海洋垃圾,将“海洋环境保护”从理论转化为生动实践。“保护海洋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学生们的感悟让队员们欣慰不已,也让“关爱海洋”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扎根。此次活动既是海洋环保理念的传播,更是青年学子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的具体实践。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长春中心小学学生讲解海洋环境保护知识
图为长春小学学生参与“海洋小卫士”垃圾分类实践活动
聚焦“海洋文化传播”行动,实践队来到北斗村盐田乡,在连友华书记带领下走进连家船民文化展厅,聆听“连家船民上岸记”。从世代漂泊的渔猎生活到依托海洋资源的文旅兴家,船民与海共生的故事让队员们深刻感受到霞浦海洋文化的厚重底蕴。为让海洋文化“活起来”,实践队深挖山海特色与渔耕文化,设计“霞浦浦”IP形象——以海浪为发、渔船为饰,将海洋元素融入文化符号。同时,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与盐田连家船民文化馆共建实践基地,双方将围绕“海洋文化研究、文旅品牌推广”展开合作,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传播船民文化,助力提升海洋文化软实力。
图为连友华书记在展馆内为实践队讲解连家船民历史
图为实践队设计的“霞浦浦”IP形象文创产品
实践队循着“认识—经略—关爱—传播”的路径,将课堂理论与海洋实践深度融合,既见证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成就,也明晰了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接下来,实践队将整理调研成果,形成海洋产业发展建议报告,积极投身“向海图强”的时代浪潮,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文/吴易蓉、钟霞、刘海岚、周依依、李智霖 图/赵镕涛)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