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黄梅夏韵”实践队:安庆寻戏,奏响非遗思政交响

发布时间:2025-07-11 15:40: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响应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三下乡”号召,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梅夏韵”实践队十名成员,于6月27日至7月1日溯江而下,深入黄梅戏故里——安徽安庆,开启一场以“非遗+思政”为灵魂的社会实践活动。此行旨在深掘文化根脉,探索思政教育与非遗传承的创新融合之道。

启程:黄梅戏韵中的信仰回响

27日甫抵安庆,队员范雨晴、潘思涵、叶子、王桢即赴黄梅戏艺术大剧院。新编红色剧目《延年和乔年》的舞台,唱腔婉转,演绎动人。陈氏兄弟从求索真理到慷慨就义的革命足迹,在旋律与表演中铺陈开来。队员们沉浸其中,触摸信仰的炽热,感知家国的重量。台下观众的动容与喝彩,更让队员们真切体验到思政为艺术注入的强大感染力,为后续探索锚定了方向。

寻迹:博物馆里的红韵传承

28至29日,团队首站安庆博物馆。三层展陈空间,是城市记忆的殿堂,是安庆革命的历程,更是黄梅戏韵的风采。在讲解引领下,黄梅戏展厅尤引队员共鸣。一条“红色戏曲”主线,既钩沉其在烽火年代的宣传使命,又通过《邓稼先》等新创剧目,让红色基因在当代舞台焕发生机。黄梅戏深植的思政底色,在此地又一次清晰可辨。

探新:城市脉搏中的多元实践

步出博物馆,团队即分三路:李述青、潘思涵、鱼启睿一路深入菱湖公园,问卷与访谈捕捉市民心声;杨光远、范雨晴、叶子、汪周潼一路探访“小辞店”黄梅戏主题咖啡馆,寻觅传承新模式的灵感火花;黎天磊、王启航、王桢一路则留守驻地,梳理沉淀,为接下来的实践活动筑牢根基。

对话:学府中的薪火相传

30日,实践小队十人齐聚安庆师范大学黄梅剧艺术学院,共话“非遗+思政”未来。队员们借阅典籍,观摩排演,亲身参与片段体验,更与学院师生深度交流。此行之中,队员们深入感知了黄梅戏在该院的巨大发展,体悟到黄梅戏此一非遗文化现代化、思政化、潮流化的无限前景,收获丰盈。

沉淀:实践激荡的思想结晶

7月1日,实践尾声,队员们围坐分享。结合亲历见闻与思政专业所学,他们将滚烫的实践感知淬炼为系统的文字成果,将实践所带来的思想火把汇聚成焰。

余韵:行走课堂的青春担当

此行, “黄梅夏韵”实践队竭力打通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编织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队员们誓言,必将此行汲取的精神滋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深化“非遗+思政”路径探索,积极传播黄梅戏的文化瑰宝及其蕴含的思政价值,以青春之名,为赓续中华文脉、筑牢文化自信贡献力量。(淮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梅夏韵”实践队)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