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沃土绘自然,筑梦昌乡间—河南理工大学暑假三下乡实践团助力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5-07-10 11:07: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青春赴乡野,筑梦向新途。在三下乡的征程里,焦作市文昌街道刘范村的日色,晕染着知识与温暖交融的美好。7月8日6:30,在文昌街道办董主任的带领下,河南理工大学“沃土绘自然,筑梦昌乡间” 三下乡支教团队在此开启了充实且有意义的一天,让教育的种子在乡村的土壤中蓬勃生长 。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志愿者们怀揣“安全为基,守护成长之路;防线筑牢,护航纯真童年”的初心,率先开启了安全课堂。他们聚焦安全教育核心,从消防安全的用火常识、逃生要点,到防溺水安全的“六不”准则、急救方法,再到家庭安全的用电、用气注意事项,层层剖析、细致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与沉浸式情景模拟,让安全知识深深扎根于孩子们心底,为他们的成长筑牢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网”。

歌声传情:以歌为媒,共筑热爱。安全课堂的余温尚未散去,欢快的旋律已悄然响起。志愿者与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圈,一场充满活力的唱歌活动应声开启。时而激昂的曲调里藏着蓬勃的朝气,时而轻快的节奏中裹着纯真的喜悦,每一段旋律都满溢着对生活的热忱。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与志愿者热忱的歌声交织回荡,像一串跳动的音符,在乡村课堂里谱成最动人的乐章。歌声打破了陌生的隔阂,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让温暖如春日溪流般在彼此心间肆意流淌。

烟火温情:自力更生,共享食光。晌午时分,志愿者们开启 “自给自足” 模式。带着自备食材,大家分工协作,洗菜、切菜、烹饪,灶台边烟火缭绕,饭菜的香气混着柴火的暖意渐渐弥漫开来。待佳肴上桌,志愿者们围坐一圈共享午餐,筷子夹起的不仅是喷香的饭菜,更有分工协作的默契与共同付出的甘甜。阳光透过窗棂洒在笑脸上,让这个乡村的午后满是踏实的温馨。

诗画悟典:解码经典,创意表达。传统文化课堂精彩继续。志愿者讲解古诗《元日》,从“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年节氛围,到“春风送暖入屠苏”的生活意趣,带孩子们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随后,孩子们以绘画展现诗中场景,用色彩诠释理解,让文字具象化。在古诗词背诵环节中,教室里童声朗朗,传承经典的种子在此悄然萌发。

非遗传承:剪纸添彩,指尖生花。志愿者们向孩子们细致讲解了剪纸的悠久历史与精巧技法,从古朴的民间传说到代代相传的剪刻诀窍,娓娓道来间让孩子们对这项非遗技艺心生向往。随后,在志愿者的示范下,红纸在指尖翻飞舞动,剪刀开合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便悄然呈现——或是灵动的生肖,或是喜庆的窗花,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叹。讲解后,孩子们跃跃欲试地上手操作,在剪剪折折中感受着非遗的独特魅力。此次剪纸活动,不仅让传统文化在乡村课堂焕发新活力,更让传统技艺如春雨般滋养着童真心灵。

知识与实践并行,传统与青春共振。三下乡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走过”,而在于“留下”——留下安全自护的意识,留下文化传承的火种,更留下“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河南理工大学的志愿者们用一天的耕耘证明:乡村教育的沃土上,每一份用心的播撒都不会徒劳。当青春的热忱与乡土的期盼相遇,当教育的微光汇聚成星河,便能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逐梦之路,让他们带着被滋养的心灵与被点燃的理想,在这片生长的土地上,既扎下深根,也望向远方。

这不仅是一次实践的记录,更是一份关于教育温度的注解:真正的乡村教育帮扶,是用青春的力量唤醒乡土的活力,用文化的浸润丰盈成长的轨迹,让每一个乡村孩子都能在被看见、被守护、被启迪中,拥有走向未来的勇气与底气。而这,正是三下乡实践最动人的价值——让教育的光芒,穿透山海,照亮每一寸等待生长的土地。(张善友、王梦琳、周雯倩)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