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于都,红土地涌动青春热潮。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彩虹研行志愿队奔赴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罗坳镇中心小学,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使命,将普通话推广融入艺术实践,用青春创意点亮乡村课堂。
在罗坳中心小学南京工程学院・彩虹研行夏令营见面会上,志愿队与学校领导、老师围坐交流。兰校长等校方代表详细介绍学校学情与推普需求,志愿队成员分享课程设计思路,从推普融合艺术的创新形式,到教学环节的细节打磨,双方在交流中碰撞火花,为后续夏令营开展锚定清晰方向,确保推普支教工作精准落地。志愿队与兰校长共同发起“说好普通话,共筑振兴梦”倡议。
这支研究生队伍,将科研思维融入推普实践:调研乡村学生语言习惯,量身设计分层教学方案;打磨艺术化推普教案,让枯燥发音训练变身趣味艺术课堂。队员们说:“我们要让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打开艺术之窗、链接广阔世界的钥匙,借推普为乡村孩子铺就成长坦途。”
志愿队创新打造“推普 +”课程矩阵,让普通话成为艺术表达的桥梁:
舞动青春-唱响乡村振兴之歌:红扇 “唰” 地甩开,像一团团火焰绽放在教室。小朋友们用标准普通话吟着 “我一声龙啸凌云志,热血燃冬扶摇起” ,清脆嗓音追着鼓点跑,汉语平仄节奏跟着舞姿晃,规范发音就这么 “蹦” 进耳朵,融进心里。
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以普通话为载体,小朋友们穿越历史场景,小朋友们用普通话搭建时光通道,将先烈“请”到眼前。他们带着哽咽与激昂,诉说如今中国“再无外敌欺辱,山河壮丽安宁”,让跨越时空的告慰,借规范语言传递力量,把红色精神与语言传承拧成紧紧的“同心绳”。
童声嘹亮-字正腔圆颂乡情:和声悠扬中,清晰吐字、饱满情感交织,“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借经典旋律强化普通话应用,让校园飘满规范且动人的歌声。
轻摇一扇清凉风·乡韵流转话新容:志愿者老师手把手教学,从颜料特性讲解到上色手法示范,全程用普通话沟通。小朋友们手持漆扇,借着独特技法让颜料在扇面晕染,交流时用规范语言分享“怎么让色彩更灵动”、“哪种手法能出别致纹理”,传统漆艺借普通话传递技艺,推普也因非遗实践更具烟火气,“非遗+推普”碰撞出独特火花。
红土地上,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们以青春为笔,用推普作墨,绘就乡村教育新画卷。当规范语言与艺术火花碰撞,当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交融,这场跨越千里的支教,正让“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种子,在小朋友们心中蓬勃生长 。(南京工程学院研究生彩虹研行志愿队)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