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非遗

校地同心筑合作 青春聚力传非遗

——安徽师范大学“行走的思政课堂”扎根新溪村
发布时间:2025-07-07 15:04: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3级舞蹈表演“千灯映梦,共熠新溪”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池州“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在东至县官港镇正式挂牌,为非遗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调研座谈:碰撞思想火花,厚植非遗情怀

当日下午16时,新溪村村委会会议室座无虚席。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俊荣从思政教育角度出发,阐释“行走的思政课”以非遗为桥,赋能学生成长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意义,政企校协同传承的共识在交流中凝聚。“行走的思政课”让学生在非遗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 

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俊荣发言 梁乐涵 摄

官港镇党委书记、镇长饶来兵随后发言,肯定实践团队助力非遗传承的努力,强调地方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视,期待以实践基地为桥梁,深化校地合作,让六兽灯等非遗 “活”起来、“火”下去。 

官港镇党委书记、镇长饶来兵随后发言 梁乐涵 摄

“六兽灯”国家非遗传承人黄杰海老师饱含深情,首先对同学们最近的付出表示肯定,接下来,他回顾六兽灯传承历程,感慨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生机。“年轻人愿意来了解、学习,是六兽灯之幸,也是传统文化之幸。只要你们来了解学习,我家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黄老师质朴的话语传递文化传承的温度。 

“六兽灯”国家非遗传承人黄杰海老师发言 梁乐涵 摄

最后,实践团队队长贾璐瑜汇报调研进展,对官港镇政府、学校以及老师辛勤的付出表示诚挚的感谢。随后,条理清晰的分享从六兽灯历史溯源到当下传承困境。实践团队副队长孙婉婷讲述走访中的触动——老艺人坚守的身影、表演里藏着的文化密码,让思政感悟扎根非遗实践。同时,对实践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坚定的意志,坚持不懈,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表示充分的肯定。 

实践团队队长贾璐瑜发言 梁乐涵 摄

基地挂牌:筑牢合作根基,赋能长效传承

16时40分,实践基地挂牌仪式正式启动。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新溪村,这不仅是一块牌匾的落地,更是校地携手、深耕非遗传承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新起点。基地共建负责人合影留念,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青春面庞与非遗传承人的携手,更是思政教育“行走”在路上、非遗文化“活”在当下的生动注脚,是合作初心,更是未来协同育人、活化非遗的承诺。 

基地共建负责人合影留念 梁乐涵 摄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以非遗为媒,让思政课堂“走出去”,让文化传承“沉下来”,为高校社会实践赋能非遗保护、筑牢思政育人根基写下生动篇章,也为池州“六兽灯”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动能。(陈忠淑 袁一鸣)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