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科研团队在乡镇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其自主研发的改性二氧化钛复合膜,有效破解乡镇垃圾渗滤液处理难题,为环保事业再添科技助力。
研发缘起:聚焦乡镇环保痛点,开启科研征程
随着乡镇垃圾处理需求增长,垃圾渗滤液处理难题日益凸显。这类渗滤液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现有技术在乡镇推广受限。2022年三月,以谢莹为项目负责人的学生科研团队,在实地调研后捕捉到这一环保痛点,怀揣 “用科技守护乡镇生态” 的初心,开启改性二氧化钛复合膜研发之旅,期望为乡镇垃圾渗滤液处理找到高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研发攻坚:跨越多重难关,淬炼创新成果
研发之路荆棘满布,团队首要面对的,是材料改性的技术壁垒。原二氧化钛性能单一,要让其适配乡镇渗滤液处理,需改变微观结构与光热性能。团队成员泡在实验室,反复调试煅烧参数,在高温环境与惰性气体氛围中,探索二氧化钛禁带宽度优化路径。一次次失败后,他们从材料学前沿文献找灵感,调整实验方案,终于实现二氧化钛有效改性,制备出性能更优的复合膜材料。
实验过程的实操难题也接踵而至。试验阶段,膜材料制备的精度控制、实验设备适配性等问题频出。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钻研设备原理,通过改造简易装置提升稳定性;专攻制备工艺,通过数百次涂布、固化实验,确定最佳参数。面对数据监测与分析的繁杂工作,团队借助专业软件,逐一对光吸收效率、污染物去除率等指标溯源,在海量数据中梳理规律,推动技术迭代。
成果落地:破解处理难题,点亮环保新篇
历经两年的攻关,改性二氧化钛复合膜技术终获成功。该技术通过优化材料光吸收与催化性能,对乡镇垃圾渗滤液中常规污染物去除率超 95%,实现无害化处理。在乡镇试点应用中,处理后的渗滤液水质指标大幅优化,有效缓解当地环保压力,为乡镇垃圾处理设施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该成果不仅获得 “一种新型光热材料” 专利(专利号:2024101935772),更彰显学生科研团队的创新实力。从聚焦实际需求启程,到跨越技术沟壑,他们以坚持与协作,书写校园科研助力生态保护的生动故事,也为高校科研服务基层环保树立范例,期待该技术进一步推广,为更多乡镇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让科技研发的 “种子”,在环保实践中结出更丰硕的果实。(郑泽凯)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