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卫健委《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切实提升院前急救服务能力,6月26日至27日,南昌大学学生3S救护会"生命护航"急救宣讲团走进红谷滩区多个社区,开展急救知识普及专项行动。
本次宣讲活动聚焦"三基"急救技能,系统讲解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等核心技术要点。通过理论教学、情景模拟、实操考核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的急救处置能力和日常防护意识,为构建"社区第一响应"急救网络奠定基础。
一、心肺复苏:守护生命的"黄金四分钟"
我国每年约55万人突发心脏骤停,院外急救成功率不足1%的现状亟待改善。数据显示,平均8-13分钟的救护车响应时间远超4-6分钟的黄金救援窗口。为此,南昌大学学生3S救护会"生命护航"急救宣讲团深入社区开展专项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的创新模式,系统传授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宣讲团成员现场示范标准动作,手把手指导居民实操练习,让急救技能真正入脑入心。
实践队员在示范心肺复苏 (杨子青摄)
二、海姆立克:一个"剪刀石头布"游戏能救命
"家里孩子被食物卡住时,用力拍背甚至倒立孩子都是常见的急救误区。"面对社区居民关于儿童气道异物梗阻的疑问,宣讲团成员及时纠正了"倒立拍背"等错误做法,强调这些方法可能导致异物更深嵌顿,加重窒息风险。
为让急救方法更易掌握,队员们创新采用"两两一组"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剪刀石头布"等形象口诀,配合肩宽站位、弓步姿势等标准动作分解,将专业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转化为社区居民看得懂、记得住的生活技能。队员们手把手的示范指导,使抽象的急救知识变得生动可感,真正在群众心中扎根。
实践队员在示范海姆利克急救法(杨子青摄)
三、止血包扎——每个家庭都该掌握的"红色警戒"技能
生活中,锐器划伤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宣讲团针对社区居民反馈的不同部位受伤情况,系统讲解了按压止血与伤口包扎的专业技巧。
在实操演示环节,队员们娴熟的包扎手法引发了居民们的浓厚兴趣。"原来止血包扎还有这么多讲究!"一位居民在体验后感慨道。通过互动教学,螺旋包扎、8字包扎等专业手法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被居民们熟练掌握。活动现场笑声阵阵,急救知识也在寓教于乐中得到了有效传播。
实践队员在示范头部加压止血(孙语欣摄)
四、传播急救技能,传递生命温度
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摇篮,江西医学院始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南昌大学学生3S救护会全体成员秉承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传承亨利·杜南先生的人道主义理想,致力于让急救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与广大医疗工作者同心同行,矢志推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展望未来,3S救护会将不断创新科普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性化急救培训,在实践教学中深化红十字精神内涵,为提升全民急救素养、完善国家急救体系贡献青春力量。(黄可虹)
实践队员与云溪社区成员合影(杨子青摄)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