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

郭文伟新著《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出版

发布时间:2025-05-21 10:41: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郭文伟,1939年生于河南许昌,焦墨海洋画开拓者。现任中国海洋画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副会长,新加坡南洋画院、北京狮城南洋画院副院长,海洋画派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楹联书画院院士,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水运工程委员会委员,天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原书画院、天津海天书画院艺术顾问,河南机电职业学院中原美术学院特聘教授,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客座教授,中华文化艺术推广联合会推广专员。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原委员。天津嘉翰画院、天津长城书画院、天津海天书画院、天津市中老年时报书画苑、天津画讯俱乐部、天津洪喆文化书画院等机构兼职画家,天津市美术家协会、香港特别行政区文联美术家协会、中国交通书画协会、中国海洋画家协会、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天津市书画艺术研究会、天津山水画研究会、天津市楹联学会、中国测绘学会、中国航海学会等会员。一级美术师,正高级工程师。

师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焦俊华,并受到京津两地多位名家指导。主攻焦墨山水画、中国海洋画及其理论研究,坚持挖掘中国画的科学含量。截至2024年底,发表60多篇学术理论文章,填补了中国画艺术理论研究的多项空白。

作品及学术研究成果在《中国书画报》《国画家》《书画之家》等10多家艺术报刊、数十家艺术网站刊发。曾荣获“艺术理论创新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当代中国山水画家终身成就奖”“海峡两岸艺术交流贡献奖”。出版有《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郭文伟山水画集》《郭文伟海洋画艺术》等专著。荣获“优秀人民艺术家”“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天津市职工艺术家”“十大抗疫先锋艺术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科学技术成就突出,为我国海洋测绘和港口航道工程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曾任《水运工程测量手册》及5部《水运工程测量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及规范的主编、副主编,编著6部测绘专业教科书,合作编写出版有《水运工程观测规范》《园林测量学》《疏浚工程手册》等6本科技著作。荣获全国水运工程建设标准工作突出贡献奖、全国水运工程标准规范工作优秀奖和4项科技进步奖。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之序

海洋画派画家郭文伟先生的《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一书,即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项艺术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近现代以来,许多中外著名的文人、艺术家和自然科学家(包括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喜欢谈论“科学与艺术”的关系问题,这应该是来自一种很高贵、很浪漫的雅兴。但我认为,由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概念就很混乱,所以这种讨论和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积极成果。“科学与艺术”这个提法本身就是很不科学的,这里面的两个概念“科学”与“艺术”是根本不对应的。因为艺术也是科学,艺术是艺术科学,艺术科学是总体科学的一部分,“科学”与“艺术”仅仅是整体和局部的从属关系。因此,所谓“科学与艺术”的问题,实质上就是“总体科学与艺术科学”的问题,这个命题没有研讨的意义。我们还经常把“科学与艺术”这个不科学的提法,当成研究团体的名称和会议的名称,也是很不恰当的。其实从原本的意愿来讲,大家感兴趣要讨论的题目,不是“科学与艺术”,而是“自然科学与艺术科学”的问题,或曰“自然科学和艺术”的问题。只有先期理顺了这些概念,我们才有可能在正确概念的基础上向多方面开展研究,才有可能期望获得可靠的理论成果。郭文伟先生的《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正是在这种清醒的科学观指导下,把中国画、海洋画当作“艺术科学”来展开研究,所以颇有所获。郭文伟在该书的开篇,以大量的篇幅逐一解读论证了中国画意象、意境的透视、构图、光影、造型、笔墨及气韵创造的技法原理和它们相互之间的科学联系,既突出了哲学、美学、人文等中国画主导因素的人文社会科学规律,又揭示了中国画师法自然、驾驭笔墨理法的自然科学的技术支撑作用。他在学习、理解、继承和忠实于历代先贤本意的前提条件下,解读了宗炳、谢赫、张彦远、王维、郭熙、韩拙、黄宾虹等多代先贤的中国画经典画论中的美学法则与科学内涵,体现了郭先生严肃而科学的治学精神。他力图将中国画固有的“综合科学含量”与当代科学新技术在中国画艺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历史性衔接,为中国美术新学科建设打下理论基础。郭文伟先生是海洋画派科学技术与绘画艺术职业兼跨的画家和理论家。他充分发挥自身的海洋测绘与山水画、海洋画相融相生和“外师造化”的有利条件,潜心挖掘中国画古今经典画论中的“格致”之道,以其全新理念开拓出了焦墨海洋画和中国海洋画理论研究的处女地,构建起了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的雏形,这无疑是对海洋画派和中国海洋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贡献。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强国建设向我们画家、理论家提出了走向海洋、认识海洋、歌颂海洋强国建设的新时代要求。该书最后传达的海洋画志愿者的呼唤,正体现了海洋画家紧随时代、振兴海洋文化、献身于海洋事业的家国情怀。海洋画创作和海洋画理论研究,不只是专业海洋画家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国画画家的责任,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一同接受海洋强国建设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以激昂奋进的时代精神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中国海洋画及其理论研究的新天地。该书最后所列的中国海洋画作品,正体现了激昂奋进、拼搏向上、勇往直前的这种时代精神。《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一书的出版,不但是郭先生艺术理论研究生涯的里程碑,而且也是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构建的重要标志。同时,该书的出版发行,也是中国画理论研究领域的一大喜事,特表祝贺!祝郭先生的海洋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再创佳绩。(王仲 作者系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原副主任、《美术》杂志原主编王仲题

天津美术学院原教育系主任、教授焦俊华题

中国太平洋学会海洋画派研究分会会长、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题   

郭文伟新著《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的现实意义

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问题,在西方早有学者论及,二者看似两个无关的方向,其实皆源于共同的基础,即人类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二者犹如人类文明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中国较早提出此一问题者为蔡元培先生,他在任北大校长期间,明确倡导以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创作及研究美术,并确定科学与美术为教育的两大方针。他的科学美术观,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改造精神,其中也包括了东西方科学与美术交融的方法。他对科学与美术关系的求同存异,在民智初开的民国早期影响广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美术的现代化进程。

南朝宋时王微的《叙画》是古代中国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他认为古人作山水画的目的,“非以案城域、辩方州、标镇阜、划浸流”。山水画绝不是地图,表现特定的地理地貌,而是要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在王微看来,绘画与科学和实用是无关的。有意思的是郭文伟先生本人从事的,正是与地图关系密切的测绘工作,他是全国著名测绘专家、教授级高工,同时也从事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退休后更是全力为之。他开创的焦墨海洋画在业内影响广泛,令人耳目一新。他很好地把握并处理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以自己的理论构建与创作实践,有深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

《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一书是郭文伟先生对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研究的新成果,是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有关中国画的科学性守正创新之作。从总体上看,该书从对中国画基础理论固有的科学含量挖掘,以及对中国画的透视、造型、美学法则的科学论证,到以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中国画创作的精神主导与技术支撑作用等进行的研究,用实例印证了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研究的学术价值,创立了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并以大量的海洋画和山水画作品,发出了中国画综合科学交响之心声。

郭先生是《国画家》和《中国书画报》等艺术报刊的忠实读者和支持者,他既从这里获得了中国画理论资源,又为这些报刊撰写了不少理论研究文章。他是横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画家和理论家,晚年踏踏实实,耐得寂寞,以科学素养和家国情怀,投身于中国画艺术理论的探究;发挥自身的科学优势,潜心研究中国画画论的“格致”之道,以当代综合科学理念回望传统,挖掘和总结中国画的科学含量和技法规律,开创了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研究的新天地;以全新理念构建了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为构建中国画综合科学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从研究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及写意过程的科学含量入手,打通了长期困扰东西方的“中国画科学不科学”问题的沟通渠道,打开了挖掘中国画综合科学含量的新思路。他客观而科学地解读了散点透视的科学原理、中国画的综合科学理念和中国画光影的科学优势,及其造型、笔墨理法、意境气韵和“不齐之齐”(黄宾虹语)美学法则之间的综合科学关联性。他在尊重、理解、继承历代先贤本意的前提下,解读了张彦远等人经典画论的科学含量,体现了郭先生的治学精神和责任担当。

郭文伟的科学与艺术双职业本能,造就了他的职业责任感和艺术敏感性。这使他能够紧贴时代脉搏,洞察中国画发展趋势,捕捉中国画创作和理论研究的灵感。他率先提出并论证了中国山水画留白的双重功能、留白的意象性和科学性、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及其与中国画走向世界的关系、散点透视和中国画光影的科学性、郭熙“三远法”的科学内涵、韩拙“三远”的空气透视及其超时代意义、张彦远笔墨理法的科学含量和中国画分久必合发展趋势预言的考证的理论。他还开创了焦墨海洋画及新理论,提出并论证了中国海洋画的术语及定义的标准化意义、界定标准和海洋画理论体系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他进一步提出,扩大景深、放大近景意象是中国海洋画的包容性及其创新点的核心,等等。他的这些新理论、新观点,开创了艺术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恰与当代艺术科学发展新潮流相契合。

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先生在为该书写的序言中说,“艺术也是科学,艺术是艺术科学,艺术科学是总体科学的一部分”“只有先期理顺了这些概念,我们才有可能在正确概念的基础上向多方面开展研究,才有可能期望获得可靠的理论成果”。郭文伟先生的《中国画与科学之交响》正好揭示了这种关系的科学性,他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把中国画的科学性挖掘出来,总结并构建起了中国海洋画理论体系。这对中国画传统理论的科学解读与当代中国画新学科建设理论的自然衔接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如该书所言,本世纪以来,在数字艺术、虚拟理论、人工智能等高端科技的发展和上述中国画科学含量研究的客观影响下,美术界、艺术教育界都开始关注并投入到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美术理论新学科。特别是郭先生在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画科学与艺术关系新概念的形成,不仅实现了传统中国画的科学性与当代数字技术、虚拟现实和AI等科学技术新成就的自然衔接,还开拓了对中国画综合科学理念研究、应用和发展的新领域。

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其主导思想、思维的意象性、逻辑性和对张彦远、郭熙、韩拙、黄宾虹等历代的经典理论和美学的科学解读,以及对中国画综合科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对海洋画理论体系的构建,可以看出,它能够把中国画古典美学与现代审美取向相结合,能够把《周易》、老庄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相结合;既揭示了中国画人文道德和天人合一的科学观,又体现了一位海洋画志愿者的博大胸怀。该书以大众化的语言撰写而成,配有大量中国画作品,不仅有利于中国画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艺术家与民众的视觉沟通,有利于东西方绘画艺术的对话,是一部探秘中国画科学与艺术关系、推动中国画走向世界的好书。(杨惠东 作者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总编,《国画家》杂志主编,中国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协河山画会秘书长)

郭文伟《海滨心境》(248厘米×125厘米,2016年)

郭文伟《大沽口守望者之歌》(138厘米×69厘米,2017年)

郭文伟《海客心声》(69厘米×138厘米,2012年)

郭文伟《惊涛裂岸》(96厘米×180厘米,2012年)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