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全民参与,“植”此青绿,共同绘就生态周宁

发布时间:2025-04-19 17:59:0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春日的宁德周宁,群山披翠,新绿涌动。4月8日上午,周宁县首场“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为周宁添新绿”捐赠活动举行,县领导、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依次将满载爱心的信封投入捐款箱内,共募集到捐赠款48200元,将用于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造林绿化、抚育管护、森林资源保护等,为周宁添上一抹新绿。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闽东林业所面临的问题是相当严峻的”。“那个时候,因为过度砍伐等原因,周宁到处都是‘光头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周宁后洋村村民黄传融回忆道。

如今,在“三库+碳库”重要理念引领下,全县上下、社会各界历经30多年接续奋斗,以72.96%的森林覆盖率、94.25%的水土保持率,捧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字号”招牌,铺展出一幅全社会共筑生态屏障的生动画卷。

春潮涌动处,植绿正当时。连日来,从仙风山到实小林场,从城区主干道到乡村道路旁,周宁大地处处活跃着干部群众挥锹植绿的身影。县领导与干部群众一起挥锹培土、提水浇灌,合力种下木荷、山杜英等树木;团县委联合实验小学,组织600多名师生栽种“成长林”,生态文明的种子在青少年的心中悄然生根;纯池镇40余名党员干部与志愿者齐上阵,联手栽植红豆杉、金森女贞等苗木;泗桥乡溪口村的樱花与茶花苗在全体干部职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手中焕发生机,为乡村旅游增添生态底色;狮城镇社区工作者开展“见缝插绿”行动,咸村镇干群合力打造的“绿美廊道”沿火车站延伸……

数据见证着周宁的绿色发展步伐:过去一年,全县植树造林8838亩、森林抚育20161亩、封山育林6460亩,组织义务植树活动13场,向公众赠送苗木1万株,绿色版图持续扩大,生态底色愈发浓郁。2025年起,周宁县还将深入实施“三个一万亩”造林计划,即每年至少植树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1万亩、改善林分林相1万亩,全方位推动周宁生态环境迈向更高品质。

“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我为周宁添新绿”捐赠活动的上线,将全民义务植树的覆盖面拓展至“云端”。依托互联网平台,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参与到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行动中来,为周宁的绿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周宁县积极筑牢司法保护屏障,创新构建以共建“刑罚+修复”生态主线、“司法+行政”联动副线、“服务+教育”宣传支线的“全链条”生态司法保护模式。

今年植树节前夕,周宁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公安局、林业局、七步镇政府,利用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所缴获的11万多元生态修复保证金,在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周边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地,种下绿植1500多株,恢复绿化面积3.2亩。

“我们希望通过生态修复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把‘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的恢复性司法理念传递给社会各界,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周宁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利用53万余元修复保证金建成3个生态修复示范地。

今年植树节前夕,周宁县检察院联合县法院、公安局、林业局、七步镇政府,利用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犯罪案件所缴获的11万多元生态修复保证金,在周宁县“三库”生态文明学习实践基地周边设立生态修复示范地,种下绿植1500多株,恢复绿化面积3.2亩。

“我们希望通过生态修复地的建设,以点带面,把‘谁破坏谁修复,谁污染谁治理’的恢复性司法理念传递给社会各界,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周宁县检察院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利用53万余元修复保证金建成3个生态修复示范地。(学习大军 生态周宁 供稿)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