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

北京顺义区东风小学开展“京港学子心连心 文化交融薪火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03 10:08:0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4月1日,北京市顺义区东风小学再次迎来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来访120余名师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区教委办公室相关项目负责人、东风小学师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

漫步校园春意浓,学海扬帆沐惠风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师生漫步在东风小学美丽的校园里。红领巾讲解员们热情地向来宾介绍“六个东风”即“红色东风、智慧东风、平安东风、法治东风、律动东风、知行东风”等校园文化,让师生们深刻感受到校园美景、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1_副本.png

携手并肩同筑梦,欢颜共叙校情浓

京港两地师生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拉开序幕。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国歌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师生们面向国旗行庄严的注目礼、队礼,表达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崇高敬意。

东风小学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校长王阔致欢迎词。王阔校长代表东风小学教育集团的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他从“以研促教,共探教育本真”“以课为桥,共绘成长蓝图”“以文化心,共筑精神纽带”三个方面谈两校以“教研共研、课程共融、文化共赏”为纽带共同书写了一段段温暖而富有意义的合作篇章。他希望通过今天的文化交流,进一步促进两地学生相互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师发展上共同探索教育新路径;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创新的追光者,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京港两校情谊的传承者。

2_副本.png

东风拂面,情谊绵长。合唱团的同学们以一曲充满青春气息和力量感的《东风欢迎你》,唱响我们对香港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3_副本.png

清风拂柳忆从前,明光初照意悠然。感怀节序催人事,事往情牵又一年。戏剧社团同学们用艺术重现《深海誓言——致敬黄旭华》的赤子丹心,带两地师生穿越时空,走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的深海人生。黄旭华院士的爱国精神,是中华儿女的楷模,这份精神激励京港两校学生砥砺前行,涵养家国情怀。

千年丝路驼铃远,今朝京港共翩跹。同学们在舞蹈《丝绸之路》中,共绘“美美与共”的壮丽画卷!同学们的精彩表演,增进两地学生对文化之间的了解,促进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交融的华章暂歇,而情谊的篇章永续。此刻,京港师生将以信物传情,让这份同心之礼跨越山海,见证永恒。礼轻情意重,千里送同心。东风小学与香港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互赠礼物。东风小学副校长吴楠、教师代表王拥军老师共同向香港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赠送国画作品《盛世花开》,祝愿两校同心携手,文化共融,以笔墨为桥,愿友谊如繁花常艳,共承中华文化之脉,同赴时代新程。香港沙田围胡素贞博士纪念学校陈副校长向东风小学赠送“感谢状”、学校《文化传承新一代 启迪思维创未来》学习主题手册和沙湖环保棋,希望两地学子增强文化交融,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4_副本.png

同上“京”彩课悠长,共赏文华满堂芳

曾宪实老师带领学生走进知行学堂,以诗词会友。在诗词体验课堂上,曾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了奇妙的诗词之旅,他们玩转了诗词飞花令,领略了名家名篇的风采。在东风小学云起诗社深入浅出的讲解之后,两地同学化身小诗人,他们发挥着奇妙的想象,蕴藉着丰富的感情,一篇篇佳作应运而生,将诗作誊写在精美的书签上,相互交换着最美好的友谊。

5_副本.png

指尖缠金丝,心尖缀靛蓝。何佳遥老师的非遗掐丝珐琅工艺体验课程从来不是单向的技艺传递,而是无数个“此刻”的掌心温度,两地学生在时光里织就的璀璨长卷——就像那些细如发丝的铜丝,单根易折,却在千万次缠绕中,成就了永不褪色的文明密码。

6_副本.png

王拥军老师以笔墨为桥,引导两地学生绘就京港文化交流新画卷。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水墨丹青不仅是艺术表达,更是民族精神的视觉符号。当京港两校少年共同执笔浸润于水墨世界,这场跨越地域的艺术体验便超越了技法学习,成为文化认同的深度对话、情感共鸣的生动实践,以及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探索。

7_副本.png

在宋秋颖老师专业教室内,面团不再是简单的材料,而是传统文化与自然观察的载体。宋老师用指尖的魔法,让每一株面塑植物都成为活态传承的主角,让两地师生感受到非遗面塑在当代课堂上的呼吸与生长。

8_副本.png

京剧,这门集唱念做打、手眼身法于一体的“国粹”艺术,不仅是中华美学的集大成者,更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价值观念。李泽斌老师带领京港两地少年共同踏入京剧的世界,从服饰妆容解读到水袖翻飞,从戏文解读到身段研习,这场沉浸式体验便成为跨越地域的文化寻根、技艺对话与心灵共振,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筑牢共同的精神纽带。

9_副本.png

小木工教室里传来阵阵木屑清香,京港两校学生在王智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学校吉祥物 “东小智” 的木雕创作。这场充满创意与温情的劳动实践课,不仅让传统木工技艺焕发新生,更让两地青少年在协作中加深了解、缔结友谊。

横竖撇捺间,京港学子共书文化同心圆。朱春燕老师指导两地少年共同执起毛笔,在团扇上挥毫落墨,从临习经典碑帖到创作个性书作,这场跨越地域的笔墨对话,便成为文化根脉的深度溯源、技艺传承的生动实践,以及心灵相通的情感纽带。

京港两校学生在任玉伶老师的引导下,以一根绳子,沟通两地情谊,在编织中国结过程中互相学习,增强了双方的交流互通能力,小绳结手脑并用,左压右挑,既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更是民族文化的滋养。

张金玲老师带领两校学生制作校园文创书灯,她指导学生围绕书灯的结构、书灯的制作步骤两方面进行深入体验和探究。课上,首先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交流书页的折叠方法,组织京港两校学生通过分享折叠技巧,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折纸的魅力,发现折纸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其次,将校园文化用书法、衍纸、绘画等手法设计制作成书灯封面;最后,合作组装成为一本具有校园文化特色的书灯,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对方。

陈建老师为京港两校学生共同上了一节“重走西游取经路,解码经典与文化之旅”的整本书阅读课。孩子们在陈老师的带领下解码西游记中的数字文化,做西游立体书,表演经典情节,闯关取得通关文牒,两地孩子们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博大精深。

东风小学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京港两地学校互访交流活动,以“广泛交往拓维度、全面交流聚智慧、深度交融促共生”为愿景,以“共研、共学、共创”为纽带,让教师教研成为思想共振的引擎,让课程共建成为文化互鉴的桥梁,让师生交流成为心灵相通的纽带。(顺义区东风小学)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