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为我们深刻认识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业农村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意味着党中央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理论认识在深化,农业农村工作也站在了新起点。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贵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强调:“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走出一条把握时代大势、符合发展规律、体现贵州特色、服务国家全局的贵州现代化建设之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举办,“英超”与“村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经贸合作创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加强贸易投资合作。从“村BA”到“村超”的联想与启示,从“村BA”到“村超”看乡村振兴中优势与困难,从“村BA”到“村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一、从“村BA”到“村超”姑妈篮球与新时代女性发展的联想与启示
从“村BA”到“村超”的联想:2023年7月29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寨)和美乡村足球超级联赛举办,20支以村为单位的球队为观众奉献了98场精彩比赛,上百万人次到场观战、超5000万人次在线围观、全网流量突破300亿次,被网友称为“村超”。贵州省副省长蔡朝林表示,“村超”依托贵州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演绎了原汁原味、返璞归真的现象级足球嘉年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了气候环境宜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富集的多彩贵州。绿茵场上激情四射的足球比赛和热情洋溢的民族歌舞让“村超”不仅在国内迅速“出圈”,也受到了国外媒体和球员的广泛关注。两大激情四射、极具“烟火气”的乡村体育赛事,不仅点燃了夏日欢乐气氛,也极大促进了赛事举办地台江县和榕江县体育、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农产品销售、县域经济融合互促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榕江“村超”的火爆出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大大提升了县域人气、激活了乡村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踢出了新“名片”。2023年5月13日至启动至今,已成为一项关注的民族体育盛事。据统计,赛事全网浏览量已突破700亿次,榕江县的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达到了1169.24万人次和130.7亿元,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增长态势。2023年,“村超”吸引了高达766万的游客,这一数字竟是榕江常住人口的20倍;同年,“村超”实现的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了惊人的84亿元,而全县当年的GDP也不过96亿元;与“村超”相关的网络流量更是达到了580亿的惊人数字,单日最高流量竟达一亿次。体育名人韩乔生都惊叹:“‘村超’的收视率竟然超过了中超!”这一现象级的火爆还吸引了香港明星足球队、澳门职工足球队、台湾宜兰中学足球队、法国青年代表队等来榕江参加比赛。
2025年春节、“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和苗年暨鼓藏节期间,在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和县城相继举办了雷山县姑妈篮球赛、黔东南州首届姑妈篮球邀请赛、贵州省第一届姑妈篮球邀请赛和2024中国雷山苗年暨鼓藏节“仰欧桑杯姑妈篮球联赛,赛事受到全国两会特刊关注,得到社会各界、央视等主流媒体、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纷纷为赛事点赞,称贵州“姑妈篮球”既欢乐了观众,又健康了自己,演绎了欢乐中国的乡村幸福模样,展现出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风采,亮出新时代女性“自信美丽、勇敢拼搏、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姑妈篮球”相关话题全网浏览量超过146亿次,成为贵州继“村BA”“村超”之后又一大文体旅赛事。逐步走出一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新路子。
从“村BA”到“村超”的启示:一是,“村BA”到“村超”的经济效应。通过它提升贵州旅游的文化内涵,挖掘、保护和开发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文化体制改革之路,培养和推介优秀的民族艺术家,更好地对外宣传贵州。展出了从远古流传至今的原生态民间习俗,表演了神秘莫测、令人震撼的民间绝技,再现了贵州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了贵州多民族艺术风情。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多彩的贵州,一个发展的贵州,一个生态的贵州,一个充满魅力的贵州。二是,盘活了千年贵州文化古资源。凭借民族文化形态占据人们的审美视野,厚积薄发,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力量。盘活了千年贵州文化资源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打造和浓缩了民族之都文化胜景。真正的震撼,触及灵魂的不仅仅是演员的肢体表演,是一台源于生活浑然天成的佳作,充分展现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贵州号称“民族之都”,更是“文化千岛”。被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称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图画。着眼于原生态的艺术化,代表着近年来关于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艺术如何发展的理性旨向。以其更精致、更典型、更美、更具代表性的美学品位转换为一般观众审美观照的对象。 三是,深刻认识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经济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体育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已经在世界范围迅猛发展。美国的影视业已成为全美居于前列的创汇产业,可与之航空航天业和现代电子业并驾齐驱;软件和娱乐产业出口销售1996年超过其它行业,迪斯尼娱乐业等文化产业1997年就进入世界企业前十名。英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平均水平速度是整个经济增长率的近两倍。日本仅文化娱乐业的经济收入,就与汽车工业的产值相上下。四是,体育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特征。马克思指出,人类生产劳动的社会分工首先是人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这种分工造就了物质生产领域和精神生产领域的分离,于是社会生产分化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他还指出,人类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个人生命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和普遍形式。在精神生产中创造精神产品的能力,形成了精神生产力,也就是文化生产力。五是,发展体育文化产业经济是推动相关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实现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快,体育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体育文化对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呈现出经济体育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趋势。体育文化正日渐成为企业之间、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竞争的核心力量,是未来国际竞争的焦点所在。六是,培育现代体育文化产业经济市场体系的有益实践。培育现代体育文化产业市场经济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课题。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 ,完善现代流通体制,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体育文化产业经济标志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折射出体育文化产业经济的迅猛崛起,标志着人类社会新阶段的来临。以往物质产品生产和消费已经逐渐被精神产品生产和消费所融合。这种需求转型反映出体育文化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体育文化与经济相互结合的形态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人类社会发展正在逐渐走向文化经济时代。七是,切实增强对贵州文化的认同感。贵州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地质地理文化、生态文化,以及十分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等。贵州文化具有4个特点:喀斯特地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有千瀑之省、漂流之省之称;多民族的原生态文化魅力无穷,苗、布、侗等17个世居少数民族,形成多彩贵州独特的文化大观园;长征红色文化举世无双,贵州是当年红军长征经历时间最久、路线最长、故事最多的省份;天然的大氧吧,凉爽的大空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佛朗加利高度称赞“贵州是文化之州、风光之州、生态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推动文化的认同感,树立信心、增强志气、下定决心,快速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从“村BA”到“村超”姑妈篮球与新时代女性看乡村振兴中优势与困难
当前贵州已经具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较好的基础条件,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是不同的历史阶段,目标不同,要求不同,内容不同,如何形成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协同推进、相互配合、有机深度衔接的良好格局,从“村BA”到“村超”,看乡村振兴中存在的困难有待解决。一是产业后劲不足,缺乏可持续性。二是生产要素保障不足,金融资源结构性短。三是生态环境保护及优秀文化传承需高度关注。四是乡村治理亟待优化,自治能力有待提升。五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像从“村BA”到“村超”这种群众的体事现象,不是现在的发明,民间民族体育运动中国、贵州自古有之,特别是建国后,在全民运动的指导下,农村的球赛、民族民间运动方兴未艾。只是疫情后,这项活动吸引了眼球。但要坚持下去,建立长效机制不是易事。而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行动计划,推动农村经济、农业、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全面振兴。它旨在解决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城乡发展协调一体化。基本内涵包括: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农民生活改善等。
三、从“村BA”到“村超”姑妈篮球与新时代女性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建议
第一,姑妈篮球发展。从“村BA”到“村超”姑妈篮球与新时代女性发展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政治作用的政策举措。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充分运用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走市场化路子。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第二,提振发展信心。全力扩大内需,提振市场信心,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抢抓中央宏观调控和产业转移机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抓住机遇,上项目、争资金、促发展。达到目标不变,任务不减、力度不减、速度不减,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实行倒逼机制。定向争取,提高争取项目、融资的针对性。
第三,抓好民营经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发展;加大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建立中小企业扶持体系,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相结合的办法,搭建创业融资平台,资本引入乡村,激活乡村资源。
第四,推动旅游复苏。全面推动旅游产业的复苏,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持续丰富旅游业态,下大力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努力实现旅游业恢复性大幅增长。发展乡村旅游是当今旅游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之一,也是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和关键所在。但是,把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则是一个尚未有人进行研究的新课题。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最佳效果的机制与模式,推动旅游发展转型升级。
第五,全力扩大内需。全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重点产业、基础设施网络、城市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安全保障、民生工程等领域建设;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着力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改善消费条件;全面推动旅游业复苏,聚焦旅游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深入推进旅游产业化“两大提升”和“四大行动”。
第六,推动产业调整。中央确定了促进产业转移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的政策措施,明确强调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产业必须转移出来,转移的方向是中西部地区,同时还明确了近期要尽快拿出若干重大项目帮助中西部地区建设有利于产业承接的基础设施工程,这都为贵州争取项目、资金,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带来更多机遇。
第七,全面乡村振兴。一是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及时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二是加快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好“土特产”文章,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特色品牌;三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全覆盖,打造“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
第八,关注百姓民生。加快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着力抓好以小康水、小康路、小康电、小康讯、小康房、小康寨等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建设。逐步改善边远山区、民族村寨群众的出行、饮水、住房、教育、卫生、信息等基础设施条件,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增强关注乡村百姓的民生问题。
第九,创建长效机制。“村BA”“村超”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就是建立长效机制,不要大风大吼一阵风。通过媒体专栏、宣传橱窗、知识竞赛、文艺宣传等方式,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创建入脑入心,激发干部群众建成乡村振兴社会活力。挖掘、提炼在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等工作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果,及时予以宣传报道,创建民间自发的长效机制。
第十,防范化解风险。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统筹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不断提升疫情防控能力,优化防控措施,不断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努力实现最好防控效果;坚决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加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用足用好国家支持融资平台公司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的政策机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着力维护社会稳定,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安全和谐稳定。(作者陈政,产业经济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贵州经济智库首席专家。)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