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文化特派员扎进村,带 “梅里文化” 出圈

发布时间:2025-03-07 09:29:00 推广 来源:读嘉新闻客户端

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傲然绽放的梅花成了拍照最好的背景。上周末,在秀洲区王店镇建林村的梅园内,文化特派员沈立新老师正指导村嫂摄影队的队员们一起为村民和游客拍摄全家福。文化特派员进村一年多,带来的变化不止一点点。

专家在身边,村嫂练就好“武艺”

光圈如何运用让照片更温馨,背景怎么才能不喧宾夺主,如何构图更有意境……每次拍摄前后,沈立新都会对村嫂们加以指导、点评和“复盘”,提升村嫂们的拍摄技艺。“专家在身边,想拍不好也难。”今年71岁的沈小毛是摄影的资深爱好者了,多年来她跟其他村嫂一样在沈立新的指导下,提升了技术,也打开了美好生活的“密码”,快乐行走在定格“和美乡村”的道路上。

王店古称梅里,是一代词宗朱彝尊故里,更是文人辈出的风雅之地。近年来,当地不少妇女村民迷上了摄影,用拿起锄头的双手捧起了相机。2008年3月,镇里成立了村嫂摄影队,近百位队员中,建林村占了一半以上。

她们拍秋雾中稻田的诗意,拍小楼变别墅的喜悦,拍非遗传承人的心灵手巧,也拍乡村蝶变的美好……最初的好奇与新鲜劲儿过后,大家都想到了要系统学习摄影技术的提升,但谁来当老师呢?后来,经过镇相关部门的协调,沈立新常来指导大家的拍摄技术。沈立新从事摄影相关工作近26年,目前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嘉兴市摄影家协会理事,秀洲区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他的摄影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奖。

2023年12月,沈立新成了建林村文化特派员,去指导的次数也就更多了。他表示,文化特派员就是要助力挖掘本土文化,在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基础上,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建设模式,“她们从小生活在乡村、熟悉乡村,能拍出乡村的‘灵魂照片’。”

共同发力,打造“梅里文化”辨识度

“文化特派员来到村里,我们真的太欢迎了。”建林村党委书记李英表示,沈立新的到来,还带来了不少活动创意、策划,“我们在‘村咖’门口写福字、拍照片等活动既有‘泥土味’又很洋气,大家可喜欢了。”她说,沈立新还经常跟村班子成员进行深入的驻村工作交流和探讨,以摄影为契机多开展各类活动和布展,让更多村民参与,改变着大家的观点,还变成了“流量”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

市民盛女士最近刚去建林村赏过梅,回来后成了“代言人”,“我身边不少亲戚朋友都去了。”她表示,赏梅地很多,但建林村不仅有花,更有文化味和亲和力,她那天去的时候热情的村嫂给她拍了美照,“都说嘉兴农村好,建林村就是‘好’的具象化。”

在王店镇还活跃着其他两位文化特派员,他们在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嘉兴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荣军是镇中村的文化特派员,每周为镇中村的中小学生们教授公益书法课程。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等着教授来上课,“长大了也要做个文化人”也成了众多孩子的理想。嘉兴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张宇对乡村文化很有研究,通过发挥自身特长,近期正在为村里创编一部短剧作品,她与村民们共同努力,让文化成为村民们精神与物质双重富裕的源泉。

王店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文化特派员进村,让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在新与旧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与当地政府和村民联手,让书香与梅香满镇的“梅里文化”辨识度更上一层楼。(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张凌翊)

责任编辑:宫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