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

贵阳乌当区:“花棍舞”跨越山海 尽显传承魅力

发布时间:2025-01-23 10:00:2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日,贵阳市乌当区“花棍舞”在乌当乡村音乐舞台上华丽绽放,惊艳全场。舞者们个个精神饱满,以精湛娴熟的技艺、灵动飘逸的舞姿,尽情演绎着这一传统艺术。 

他们手中的花棍随着节奏上下翻飞、左右舞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与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声交织在一起,将“花棍舞”的独特魅力毫无保留地展现得淋漓尽致 。

“花棍舞”作为乌当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别具一格的风格与蓬勃的活力。在省外内家喻户晓,备受民众喜爱;也曾在国际舞台上,多次在泰国、新加坡表演,曾大放异彩,让世界领略到乌当区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情。

随着激昂有力的鼓声骤然响起,“花棍舞”瞬间点燃现场气氛。一群手持花棍、身着绚丽多彩且极具民族特色服饰的舞者,踏着鼓点,轻盈地翩翩起舞。

他们的动作行云流水般轻盈流畅,转胯腾挪间洋溢着灵动之美,一招一式都散发着“花棍舞”独有的韵味,蕴含着少数民族千百年来沉淀的深厚文化内涵,不愧为“东方disco”美誉之名。

据培训老师王万玉介绍,“花棍舞”是苗族男女以“金钱棍”为道具的集体舞蹈,追溯其起源,可至明朝初期,由古老的狩猎和御敌“棒术”逐渐演变而来,悠悠岁月中,它一直是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里表达欢乐的独特方式,承载着民族的情感与记忆。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乌当区下坝镇,作为“花棍舞”的发源地,自2009年起,将其纳入本地九年制学校的民族文化特色课程,至今已有14年。

学校老师张君说道,当地还在传统“花棍舞”基础上,精心创新编排校园版,在动作、服饰、音乐节奏等方面进行优化,使之更贴合学生特点。

此外,下坝镇九年制学校还将“花棍舞”改编成花棍操,现在“花棍舞”学员有300余人,全校1000余学生均可跳“花棍舞”课间操。

 近年来,乌当区紧紧围绕民族工作“两个共同”的主题,积极推动非遗与文旅融合,形成了双向赋能的良好局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花棍舞”作为乌当区的文化名片,跨越过山海,唱响过众多国内外舞台,以民族独有的文化元素,给乌当区带来过很多民族大团结美誉,不仅传递着民族团结进步的正能量,也以有形、有感、有效的方式,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花棍舞”在乌当区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典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今天,影响力不断扩大,传承的魅力,更是越来越彰显。

 如今,在乌当区的各大旅游景点,时常能看到“花棍舞”的精彩表演,特别是贵阳民族大团结游行,100余人的“花棍舞”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赏,成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传承弘扬民族精神、文化自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郭翰)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