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在位于嘉兴秀洲区王江泾镇的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氢港”成功下水,从船坞缓缓驶向京杭大运河。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国内建造处处长沈剑表示:“‘东方氢港’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艘内河氢动能集装箱船舶,它为全国氢燃料电池动力船大规模商业应用提供了示范。”
该船总长64.5米,载货量可达64标箱,采用2套240千瓦氢燃料电池组作为电源,续航能力达380公里,计划明年用于乍浦港—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打造全国首条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
据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数据,船舶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约为10.76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9%,并呈持续增加的趋势。今年1到11月,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为70.6万标箱,同比增长13%,而99.9%以上都是靠燃油动力船舶运输。
在国内,氢燃料电池已经成功应用于航天、汽车等领域,但在船舶商业运输领域没有经验可循。“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梦婷介绍,船厂、施工和设计单位攻克了电磁兼容协同创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历时近4个月才完成了船舶主体结构的建造。
“这艘船以氢燃料电池为唯一动力源,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反应产物是水,实现零排放。”徐梦婷介绍,“东方氢港”实现了多个创新性突破:可储氢550千克,成为国内续航最长的氢能船舶;应用国内最大的船用燃料电池系统,单系统功率达240千瓦;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将储氢系统、供氢系统、氢燃料电池等融合,形成了一个高度协调的控制系统。
“我们计划未来3年内,建造20艘此类氢能源集装箱船舶,年运输量达50万标箱。”作为“东方氢港”的投资方,嘉兴滨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静算了一笔生态环保账:乍浦港到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的单程航线距离约120公里,与相同载货量的传统燃油动力集装箱船相比,“东方氢港”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00吨,如果按照20艘船舶计算,每年可减碳1.4万吨,相当于5600多亩森林一年的减排量。
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崔勤明表示,嘉兴港区作为全省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有丰富的氢能资源,可满足氢能船舶大量、快速充氢需求,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等绿色船舶的规模化投用,依靠嘉兴“海河联运”优势,能使集装箱运输船舶逐步从“规模速度型”向“经济效率型”转变。
“‘东方氢港’成功下水和内河氢能货运船专线的开辟,对大运河保护利用具有积极意义。”浙江省大运河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孙福轩说。 (记者 朱葭苇 迟伟涛 潘晓琴 姜鹏飞 通讯员 廖正勇 过 昕)
责任编辑:宫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