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凉山的崇山峻岭之间,5633次“彝乡情”公益性慢火车正缓缓穿行于成昆线上。这趟列车不仅是连接彝族老乡与外界的桥梁,更是当地农产品交易的生命线。随着冬季临近,中铁电气化局成都局内的铁路大修改造项目部正加紧施工,确保成昆线的安全与畅通。
刘三刚在项目一线为员工授课
“别看这里属于南方,但地处云南高原山区腹地,冬季温度低、湿度大,道岔会出现冰雪凝冻现象,安全隐患可不小,现在已经11月中旬了,12月这边气温会降至0度以下,在那之前,咱们一定要完成所有施工。咱们干好了,铁路运输就安全一点、快捷一点,这些乡亲们进城赶集的时间成本、安全隐患就能更小一点,生活就能更幸福点。”在6号车厢里,中铁电气化局成都局内铁路大修改造项目刘三刚对一起乘坐慢火车奔赴彝良站,进行四站道岔融雪装置增设施工的伙伴们说。
面对冬季低温、高湿带来的冰雪凝冻现象,刘三刚和他的团队深知,只有确保工程按时高质量完成,才能减少乡亲们的出行时间和风险,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凌晨刚完成大修改造的最后一个开通任务的团队,在天刚擦亮的时候就坐上了火车奔赴下一处施工现场,路上就做“站前动员”,下车后就开始现场调查,详细记录每个道岔的位置、类型、周边环境等信息,依据这些数据制定精确的施工方案。施工组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施工,保证融雪装置在关键时刻能够持续稳定工作,确保线路安全且不影响道岔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刘三刚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工期紧迫、条件艰苦等重重困难,完成了数十个工程项目。川黔地区沿途风景秀丽的“山水画卷”对他来说却是人迹罕至、条件艰苦的项目驻地;旅游时看到载歌载舞的彝族风情,却造就了项目推进过程中文化差异、沟通困难的施工环境。施工站点附近没有人烟,那就协调空余的车站用房作为职工宿舍;施工地点没有公路,那就联系当地村民摸清山间小路,肩扛手提运送设备。从马嘎到两所屯,五站原本12个月的工期被压缩到了7个月。他们不畏艰难,白天现场勘测,晚上审图策划,最终提前14天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受到了广泛赞誉。去年内六、成昆两线同步施工,团队经常性每天奔赴百余公里在不同的站点调查施工,10个月完成10个站的施工任务,收获了建设单位锦旗及表扬信。
在施工过程中,刘三刚是个“铁面孔”,他深知如果在安全上有所松懈,就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他宁可当个“恶人”,也绝不在安全生产上当老好人。多年来始终坚守“宁听骂声,不听哭声”的原则,对安全标准严格要求,确保每个细节都达到最高标准。生活中,刘三刚是个“热心肠”,是一个关心团队成员生活的“老大哥”,无论是在工地上还是在生活中,他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事,展现了极高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对于人才培养,刘三刚同样不遗余力。他不仅亲自授课,还在实践中指导年轻工程师,通过严格的考核与个性化的辅导,提升了团队的整体技术水平。
“慢火车”虽慢,但刘三刚和他的团队却在用最快的速度保障着多条生命线的安全与畅通。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为沿线经济发展和人民幸福出行贡献着力量。在这样的建设者们的努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成昆、内六等铁路线路将更加美丽、安全、便捷。(王磊、马博)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