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五抓五促五认同 ——黔西市化屋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纪实

发布时间:2024-09-10 09:59:00 来源:中国报道

化屋村位于乌江源头六冲河畔,总人口284户1133人,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7%,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魅力十足的苗族歌舞之乡。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曾是一个典型的“开荒开到山尖尖、种地种到天边边,石旮旯里刨包谷、一年没有半年粮”的贫穷落后村寨,山岭光秃、房屋矮陋,贫困发生率高达63.63%。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化屋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15万元增加到2023的3.15万元。

抓宣传促培育,增进对伟大祖国的认同

黔西市化屋村深化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感恩之乡·苗韵新仁”化屋村晚、民族歌舞会、民族服装走秀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让各族群众全部知晓我们伟大祖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共同缔造了伟大祖国,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将伟大祖国四个字深深根植在各族群众心中。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组织乡、村讲师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讲,截止目前,开展宣讲12场,入户宣传100余次,实现化屋村各族群众全覆盖。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通过院坝会等形式,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聚焦“五个体系”推进服务阵地建设和感恩教育,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34户159人常态化开展感恩教育,厚植家国情怀,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抓旅游促三交,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围绕火热旅游,化屋村做牢夯实旅游基础,依托“织金洞—乌江源百里画廊—百里杜鹃”双5A精品旅游路线,建成总投资1.72亿元的仁化旅游公路,彻底解除了化屋的交通“桎梏”,建成2.862公里的苗族迁徙古驿道(手扒岩)和7.5公里的苗族迁徙古道修复项目,完善1.263公里的旅游配套设施,建成旅游直升飞机停靠点和滑翔伞降落点各2个、2.65公里的沿江健身步道、星级旅游厕所3座和观光亭台3座,升级改造化屋码头,配套建成游船购票中心。

全力打造休闲康养、民风体验、研学采风、游娱探险等旅游新业态,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引导各族群众开办农家乐39家、精品民宿21家,床位191个,涌现出璞墟、花都里、他山纪等一批高端民宿,投资3500万元建成贵州省规模最大、景观最美、要素最齐的化屋古奢营地。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旅游解说服务,向游客解说一个“悬崖下的村寨”各族群众的历史蜕变,2023年,化屋村接待游客30.1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869.38万元,各族群众吃上“旅游饭”,幸福感大幅提升,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抓传承促创新,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化屋村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开发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舞等民族舞蹈十余个,完成苗族服饰、蜡染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初步研发,发展民族服饰、蜡染工艺品扶贫车间及家庭作坊。荣膺省级非遗的化屋苗族芦笙板凳拳,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2023年6月10日,化屋村《打鼓芦笙板凳拳舞》代表毕节市参加全省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荣获全省二等奖。推动毕节市首届“红石榴”非遗技艺大赛活动在化屋村举行。

推进民族文化进课堂,采取大课间、兴趣小组、社团等形式将优秀的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服饰等引进校园、引入课堂和课外活动,做到文化保护传承从娃娃抓起。

化屋村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用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金字招牌,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力发展化屋歌舞和苗绣产业,打造一支常态化演出的歌舞队,《苗韵化屋》实景演出节目已常态接团,苗绣加工厂在小作坊加工展示的基础上,已进入黔西工业园区加工生产,成功助推多彩贵州苗绣产业园落户黔西,引进10家服饰企业入驻,为各族群众拓展就业岗位3000余个。2023年“苗韵•薪火”亮相杭州亚运会,惊艳全世界,苗绣已成为化屋村乃至黔西市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显著增强。

抓党建促引领,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

化屋村积极推动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与群益、东风等村组建“联村党委”,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吸纳4名大学毕业生加入村“两委”,新任班子平均年龄34岁,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0%,平均年龄36.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班子整体呈现出年纪更轻、学历更高、结构更优、活力更足的特点。将党支部35名党员,划分3个党小组,并融入22个联户片区与村民进行结对,确保每位党员都有结对帮扶群众。

创新工作思路,谋划支部出路,2024年6月,与黔西市画廊航务有限公司和贵州省织金县黔通运输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中国共产党黔西市新仁苗族乡水运企业联合支部委员会,深入实施“一核带三好促三治”基层党建引领基层发展和基层治理,社会治理能力更加高效便捷,各族群众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度进一步增强。

永葆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情,各族群众真真切切“十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谢走出深山、二谢不愁吃穿,三谢读书免费,四谢门口上班,五谢生病能看,六谢住房平安,七谢通水通电,八谢致富路宽,九谢苗乡聚变,十谢收入翻番”),对伟大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显著增强。

抓建设促发展,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化屋村抢抓国发2号、国函65号等政策机遇,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的总体思路,依托民建中央持续倾力帮扶和东西部协作平台,凝心聚力、踔厉奋发,全力推动化屋村在全市争当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排头兵中走前列、作示范、当表率,精心谋划、全力推动化屋高质量发展。

稳步推进黄粑、黄牛、黄姜“三黄”产业发展,建成2个黄粑加工厂,累计销售黄粑38万斤,产值近400万元。与贵州黄牛集团合作养殖本地小黄牛,2023年实现利润近100万元。种植黄姜100亩以上,产值100余万元。各族群众兜更鼓、腰更粗。

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改善生态质量,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建成污水处理池267座,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成立黔西市乌江干流及六冲河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工作站,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护河机制,形成“播绿者得益、护绿者有奖、损绿者受罚、用绿者付费”的绿色发展机制,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持续完善智慧乡村5G数字监控平台,形成“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群众报”的立体监管体系。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显著增强。(黔西市创建办  林永立)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