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0)》

发布时间:2020-09-12 00:58:53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张华谢 报道)9月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0)》。

放眼国际,世界经济面临波动性复苏和不确定风险交织的双重格局,构建全球协作治理新秩序是实现经济复苏与国际社会稳定的关键举措;审视国内,随着工业4.0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带来发展新契机的同时,也使市场经济不确定性叠加,政府宏观调控和精准治理面临更大的挑战,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是驱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保障;聚焦京津冀,其作为我国经济“第三增长极”,肩负着打造“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京津冀三地的空间失衡亟须完善区域内多元主体协调发展新机制,构建区域治理体系,提升区域发展的自我协调与自治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对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性给予了肯定,并提出京津冀区域要从生态利益补偿、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创新协调发展的新机制,以此为基础,将区域治理体系的构筑、区域治理能力的增强视为工作重点。本报告重点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这一主题,在系统梳理区域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中心城市及城市群治理模式的演变规律,围绕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等区域协同发展领域,重点探讨如何通过完善区域治理体制、构建区域治理体系、创新区域治理模式等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模式和路径,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本年度“京津冀蓝皮书”由总报告、分报告、专题报告三部分组成,共13篇。总报告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的进展与趋势展开论述,在系统梳理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治理主体协同—治理客体协同—治理制度协同”三个维度的区域协同治理分析框架,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府际关系、市场主体、社会群体等方面构建治理主体协同系统,从产业、交通、生态、创新、公共服务五个层面构建治理客体协同系统,从价值目标、议程设置、目标规划、决策方案、行动过程五个方面构建治理制度协同系统,得出以下结论。从治理体系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合作治理进展显著。从治理客体来看,三地产业分工程度有所提升,但津冀两地产业同构现象依然固化;区域交通一体化持续推进,京津石保唐始终是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初见成效;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成效显著,环境规制呈现“趋同—分异—趋同”的演化特征;初步形成以京津为核心、以石保廊为节点城市的协同创新网络,区域创新分工、联系与协同能力不断增强;区域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提升,河北相对落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分报告由区域协同治理理论、区域协同治理的国际借鉴、产业协同治理、交通协同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创新协同治理、公共服务协同治理、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及协同治理的模式与路径九个报告组成,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探寻京津冀城市群各个领域协同治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专题报告对京津冀三地推动区域协同治理的关键举措与重要进展进行了专项分析。

责任编辑:陈卫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