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贵州黔西:化屋民族产业香飘四海

发布时间:2024-08-26 10:52:41 来源:中国报道

黔西市,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局。化屋村这个深受嘱托的地方,宛如一个美丽的姑娘,散发着迷人的光彩。乌江百里画廊如诗如画,层峦叠嶂,江水悠悠,恰似一幅天然绘就的水墨长卷。曾经,化屋村深陷贫困的困扰,举步维艰。然而,在时代春风的轻抚下,在各族人民齐心协力的拼搏中,如今的化屋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民族产业蓬勃兴起,声名远扬。

魅力化屋,如画乌江 

当你初次踏上这片魅力十足的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百里乌江画廊。碧绿的江水于崇山峻岭之间蜿蜒流淌,两岸奇峰罗列,形态各异。清晨时分,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江面,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奇妙氛围;傍晚时刻,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这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外的游客。他们悠然乘船游览,饱览两岸美景;或是在特定的景点驻足停留,用相机记录下这美丽难忘的瞬间,无不为大自然神奇的鬼斧神工而折服。 

热闹化屋,文化绽放

 走进化屋村,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便会展现在眼前,让人感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活力。游客们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好奇与憧憬。在化屋广场上,欢快激昂的旋律骤然响起,《苗韵化屋》《阳雀声声》《打鼓芦笙拳舞》等精彩纷呈的节目依次上演。身着绚丽盛装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他们用优美的舞姿和悠扬的歌声,展现着民族独特而深厚的文化魅力。游客们被这氛围感染,都鼓掌喝彩,现场掌声如雷,此起彼伏,久久回荡在空中。 

往昔化屋,贫困艰难

 回首往昔,化屋村曾是一个深度贫困的所在。交通极为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村民们的生活困苦艰难。但幸运的是,在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下,在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共同奋斗下,化屋村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凭借着自身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化屋村大力发展旅游业,踏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崛起化屋,产业兴旺

 如今的化屋村,民族产业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贵州山水苗韵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是其中的代表。彭琴负责销售,她说,“公司创立至今已有两年时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每个月都能稳定获得 3 至 4 万元的收入。”公司有两个生产车间,分别坐落于化屋村和田坝村。生产各种口味独特的黄粑,醇厚的原味、香甜的红枣味、浓郁的黑米味、芬芳的玫瑰味、迷人的奶香味5种口味,丰富多样的口味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游客们在尽情游玩之余,也会购买这些特色食品,将其带回去与家人朋友一同分享。

“穿在身上的无字史书”,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黔西市文丽蜡染刺绣有限公司同样在化屋村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负责市场运营的尤华忠介绍说:“在老板杨文丽的带领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公司的产品走向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化屋展厅从 3月至7 月期间,每个月的销售额大约在 2 -3万元左右,既有团队采购,也有个人购买。产品不仅在广州、浙江等沿海城市广受欢迎,还远销非洲、巴基斯坦等遥远的国度。”

通过每周四场的网络直播,公司一年的收入达到了 200 多万元,其中 70%的收益都来源于网络直播。蜡染刺绣这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技艺,不仅完美地传承了民族文化,还有力地带动了村民的就业。长期在公司稳定上班的有 14 人,平均工资达到 4500 元,兼职的 8 位员工按照计件计算工资,收入也在 2800 元至 3500 元之间。不仅解决了当地“绣娘”的就业问题,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形成了特色产业与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了,各民族人人助推产业,人人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助力化屋,政府关怀

化屋村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政府大力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精心修建了旅游步道和观景台,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扶持政策,大力鼓励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并为企业提供了宝贵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在化屋村的发展历程中,民族团结始终是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各族人民心手相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大家相互学习借鉴,彼此帮助扶持,齐心协力共同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蜡染刺绣技艺、芦笙舞等传统文化在与现代元素的巧妙融合中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亲身体验和感受。

 未来化屋,续写辉煌

化屋村的发展故事,是一个民族团结、携手共进、共同奋斗的动人篇章,是一个贫困地区华丽转身、破茧成蝶的传奇经历,更是一个民族产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的精彩范例。它向全世界生动地展示了,只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化屋村将继续坚定不移地砥砺前行,不断完善旅游设施,全面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让更多的游客尽情领略这里的风景与魅力。民族产业也将不断推陈出新,拓展市场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化屋村将成为一个更加和谐美满、美丽迷人的地方,民族产业的芬芳也飘向世界每一个角落,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的土地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芬芳四溢绽放。(图/文 郭翰 胡静)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