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路畅百业兴  乡村展新颜 ——S106线公路改扩建工程助力沿线乡村振兴工作侧记

发布时间:2024-08-07 09:37:31 来源:中国报道

赤水河畔,川黔交界,有一条路,以贵州与四川两省交界的赤水大桥为界,从毕节市清水铺镇、亮岩镇、燕子口镇、八寨镇、海子街镇等5个乡镇蜿蜒而过,沟通了川黔。曾经,它是承载着抗日战争重要使命的“抗战公路”,现在,它是毕节市境内重要的出境路、旅游路、致富路,这条路就是曾经的X703线,也是如今旧貌换新颜的S106线。

梁继豪 摄

随着毕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X703线原有道路建设指标及公路服务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当地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毕节公路管理局的积极争取,在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局的关心下,在毕节市、七星关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决定对X703提级改造并入S106线。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全长80.973公里,总投资10.22亿元。

公路改扩建项目完成后,一条“畅安舒美”大道初现雏形。随着路况越来越好,沿线乡镇群众的出行越来越便利,沿线产业的物资运输越来越便捷。乡亲们的笑容多了起来,荷包也鼓了起来……

改建一条公路

近年来,交通的飞速发展让毕节经济社会加速形成开放新格局,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正是新时代下毕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

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分为两段,分别是花牌坊至燕子口段、燕子口至赤水河段,总长80.973公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毕节公路管理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

创新引领、协调推进。“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是毕节市七星关区境内X703提级改造工程,原有老路主要以三级公路为主,特别是在越岭路段,局部陡坡接急弯路段,对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影响较大。”据毕节公路管理局项目管理科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在设计阶段,毕节公路管理局组织人员对项目全线事故多发路段逐一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事故数据,针对每个点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研判,结合沿线乡镇交通情况,将“人民至上、安全至上”的理念贯穿项目设计全过程。在沿线乡镇的支持下,线路走向得到优化,平纵面指标进一步改善,并通过设置混凝土护栏、交通标志等措施进行了综合治理,保障行车安全、畅通。

原X703线过往车辆必须从八寨镇和燕子口镇街上经过,每逢“赶场天”,必然出现交通拥堵情况。“新路改扩建充分考虑到这个实际问题,在设计路线时采用新线绕避的方式,为省道提供了快速过境的有利条件。”据该项目业主办负责人刘垒介绍。通过设计的优化,困扰当地居民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说:“在安全方面,我们施工中采用了人工挖孔水磨钻打孔等方式,确保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同时,对于山地断裂碎石等危险地段,还派专人进行看护和防护工作,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毕节公路管理局将环境保护工作贯穿到公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对公路沿线实施绿化美化工程,确保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让公路建设项目巧变“生态项目”“绿色项目”,实现“路景合一”的愿景。

项目建设期间,毕节公路管理局积极探索“公路+生态”模式,在管养公路沿线边沟外帮空旷带适当种植花草、点缀灌乔木等,形成绿化带,循环利用路面改造工程沥青路面旧料预制道牙在路旁砌筑花池。

刘垒说:“为了保护沿线生态环境,以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对原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不可逆转性破坏,我们比照本地原生植物群,采用乡土植物品种,筛选植物品种及植物配置方案,尽可能构建层次较丰富的次生植物群落,发挥其交通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能。”目前,公路沿线栽种的绿植都是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耐干旱、抗病虫、能耐烟尘和汽车尾气污染的种类,既美观又实用。

开放管理、成果共享。毕节公路管理局在项目全线合理设置了停车带,既为过往司乘人员提供了适当的休息场所,又进一步保障了道路畅通。针对原本指标较低、交通事故多发的路段,在项目设计中采取截弯取直、切除视距、改善纵坡、提高线形、加强交安等措施,力求解决事故多发点隐患。刘垒介绍道:“在项目全线,我们设置了行车道中心线、行车道边缘线以及各种标志牌,进一步完善了交通设施,力争为司乘人员提供明确、完善、美观的道路提醒标识信息。”

提级改造后的S106线一路蜿蜒,俯拾皆景,樱花、叶石楠球、白三叶、狗牙根、波斯菊……各色植物错落点缀其间,与来往车流相互映衬,呈现出“一条大道、两路风景、三季花香、四季常绿、全年洁美”的路域环境,成为当地助力乡村振兴、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串联一路风景

S106线,曾经也是抗日战争时期被誉为“中国抗战唯一的输血管”——“川滇公路”。赤水河渡口的桥墩遗址、暗堡,峰岩记载着筑路石刻在时光变迁中的历史。赵文海烈士和儿子赵银臣正是在这里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他们的革命精神在这片土地传承。

这条路曾经历炮火的洗礼,也迎来过改革开放的春风。如今,它串联起一路美景,给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沿途不仅有优质水果基地,同时也是红色旅游、乡村体验旅游、农业观光旅游、自然生态旅游之地。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这些独具风情的美景不再“养在深闺无人识”。

橙满园社区位于清水铺镇西北部,坐落在美丽的赤水河畔,是由川入黔的第一站,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优势资源。这里家家种柑橘,户户有果园,农业风情独树一帜。上个世纪60年代,福建省晋江市农大毕业生许猛义分配到清水区农技站后,即以满腔热情投入到这片贫瘠土地的建设中,当时引入了四川柑研所优质品种——夏橙。几十年来,在当地百姓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经果林种植让橙满园社区的荒山披上了绿装,一片片果园变成了居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昔日“荒山野岭”,今朝生机勃发。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手采摘水果,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赤水河大桥桥头是游客的必经之地,也是贵州入川的桥头堡,桥头军事设施和赵文海烈士牺牲地红色文化遗址,不时吸引游客在此驻足,这里也是果农老黄最爱的摊点。据他说,自从路修好了,自家水果的销量也是蒸蒸日上。“现在我们村里面,每家每天至少都能卖上几百斤水果。”老黄的脸上止不住地笑开了。

交通的便利,为当地引入了更多的游客。“自从我们的路修好以后,游客量比往年翻了四番。”清水铺镇党委委员、副镇长胡山坤自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下一步,我们还计划在村里面打造精品水果采摘观光示范园和野外露营基地,给游客提供更好的乡村游体验感。除此之外,我们正在积极和公路建设部门对接,争取在公路边选址修建一个集中售卖点,从而实现产业园现摘现卖的运营模式。一方面为果农提供一个方便、安全的集中售卖场地,一方面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出行体验。”

赤水河水质清澈,又被誉为美酒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年来,清水铺镇利用一年四季皆有不同种类水果的优势,积极发展果酒制造等二次产业。“这不仅能更好地保护赤水河流域环境,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更能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胡山坤介绍道:“我们的果酒产业作为今年上报的招商项目之一,已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目光。”

告别四季果香的橙满园村,沿着S106线向东南方向前行,沿路千年古杉、观音寺、仙人洞、老道山、太极河等景点散布其间,游客可以随时随地停下来尽情欣赏;集生态漂流、山地度假、休闲农业等多业态为一体的野狼谷景区充满鸟语花香,游客可以在这里尽情释放生活的压力;苗族纺织工艺、蜡染、传统婚俗、祭祀、芦笙撮步舞等文化在大南山苗寨旅游景区传承,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感受苗族独特的风情……

带动一片产业

除了旅游发展,当地农业产业、工业投资以及商业活动等方面均因公路提级改造得到了显著推动。农产品能够更快速地运往市场,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交通的便利也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吸引了更多的外来投资。

随着项目的建成通车,海子街镇、八寨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浦镇等多个乡镇的群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原本需要绕行数小时的路程,现在只需短短几十分钟即可到达。这不仅便捷了一方群众的出行,更是带动了沿途产业的蓬勃发展。毕节酒厂、燕子口镇洋荷等产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遇,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贵州毕节酒厂与S106公路有着深厚的渊源,其前身可追溯到1942年创立的川滇东路酒精燃料厂。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家酒厂不仅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更是与S106公路(原川滇东路)紧密相连,共同为抗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的毕节酒厂就是川滇东路上的一个“加油站”,与公路共同书写了抗战的壮丽篇章,他们更像是为抗战胜利而奋斗的亲密战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的毕节酒厂已经发展成为一家现代化的酿酒企业,但它与S106公路的紧密联系却从未改变。酒厂依旧坐落在八寨镇S106公路路边,公路的畅通、路况水平的提升为酒厂的生产运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原料的进厂、产品的出货,都离不开这条公路的支撑。

据贵州毕节酒厂董事长王泽方介绍,酒厂现有职工300余名,其中大部分是公路旁的居民。他们每天沿着这条公路上下班,享受着便捷的交通条件。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也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王泽方对于酒厂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表示:“毕节酒厂将继续依托S106公路的便利条件,不断提升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中来,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地方经济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阳荷是一种多年生草本食材,富含各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等,吃起来口感独特,风味颇佳。燕子口镇阳荷基地被认定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深受沿海一带居民的青睐。据燕子口镇党委副书记孙天志介绍:“燕子口镇的阳荷种植基地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销路。目前洋荷已经拓展到外海市场,销往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销量十分可观。”

据亮岩镇核桃村党支部书记向凯介绍,亮岩镇太极村是太极古茶的发源地,也是太极古茶种植的核心区,当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高品质的茶叶山珍。目前太极村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就有近7万株,这里的人世世辈辈都从事着与茶有关的活动。如今,太极村的茶产业实现了从“小而散”到“集约化、品牌化”的转变。太极古茶的品质和知名度日益提升,市场占有率也不断扩大。向凯认为,公路的完善有效促进了当地茶产业的升级,为古茶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提供了最根本的条件。

提级改造后的S106沿线物资运输愈加便捷,信息的交流更加迅速,产业的发展日渐兴旺。道路的“升级”给沿线产业的带来了一番新景象。沿途的毕节酒厂、大南山苗寨旅游景区、野狼谷漂流旅游景区、燕子口镇阳荷种植基地、亮岩镇太极古茶、清水铺镇图佳面业及橙满园等产业,都因这条“新路”而焕发出新的生机。

惠及一方百姓

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事关海子街镇、八寨镇、燕子口镇、亮岩镇、清水铺镇等五个乡镇群众的出行,惠及辐射周边林口、团结等5个乡镇,总计约38万人的日常生活。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更实现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优化,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

便捷的公路交通逐步实现了沿线群众对美好出行需求的向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行更加便捷,交流更加频繁,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越来越多的年青人选择在本地就业,而不是背井离乡去外地打拼。他们在家门口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实现了就近就业和增收致富的梦想。

燕红经常把自家的农特产品拖到七星关市区售卖,新建后的S106线如今是他的“第一选择”。 “之前由于道路条件不佳,我们运输过程中,水果很容易被压坏。现在不同了,运货车可以直接开到耕地、大棚和果园边上,一路都是平坦的‘好路’,大大减少了运输途中的损耗。”

燕红说:“路修好以后,我们回家的路程变‘近’了,走高速和走新路距离差不多,但省去了过路费,大部分时候我们出行都选择走新路。”当地的老乡们,不少人都和燕红作出同样的选择。

曾经担任S106七星关区花牌坊经燕子口至赤水河公路改扩建工程项目业主办副主任的叶世义始终记得,项目建设期间当地百姓的关心和支持。“有一段时间,我们施工单位有几台设备没有地方放,云台村砂石厂知道了,主动联系我们,把他们的场地无偿借给我们用了好几个月。我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对得起大家,要全心全意修好这条路。”

砂石厂厂长杨孝武非常高兴自己能为修建“家乡路”出一份力。“我是土生土长的燕子口人,我们大家都盼着路早点修好,我们的日子才能更好。现在路修好了,我们厂比以前节省了大约一半多的时间成本呢!”据杨孝武介绍,路修好以后砂石厂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利润得到了明显提升。

风和日丽的时候,92岁的赵丙军老人最爱沿着公路边散步。他一生都居住在赤水河边,见证了这条公路的几度变迁。“时代的变化太大了,从前路不好,我们也没有车,烧煤的煤炭都是自己背着背篼去背。现在都是用车子运到家门口了。”老人回忆着以前人背马驮的日子,总是止不住感慨。

老人告诉我们,他的孙子孙女在外地工作。“以前他们忙着读书、忙着工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个一两次。后来路修好了,他们自己开车,当天就能走来回。现在逢年过节,三不五时他们就拖家带口地回来看我,太方便了。都是共产党给了我们美好的生活,要不然,哪会有这么好的日子,过去和现在,简直就是‘飞’一样的发展速度。”

提级改造后的S106线穿山越岭,为沿线乡镇带来了新的机遇,绘就出一幅路畅、村美、民富的新画卷。它不仅是一条物质通道,更是一条情感纽带,连接着每一个家庭,温暖着每一颗心灵。(武洪江 李晓琳 陈雪琴 胡静 摄影:梁继豪 )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