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春四月,八桂大地日暖风清。北部湾海域,一片百尺见方的红树林随着浪花不住地摇曳,不远处,一艘绞吸船源源不断将海砂从海底吹填到港池内的水域,一片新造陆地正逐渐成形。
“填海造陆,保堤护林,小小海砂也有大用处!”看着逐渐成形的“海上陆地”,中交一航局一公司防城港项目部项目经理张乃超欣慰地说道。中交一航局建设的北海港铁山港西港区石头埠作业区19号泊位工程是北海市第一座20万吨级码头,是加快打造广西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北部湾国际门户港的服务能力和运营水平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将为大宗散货的稳定供给和安全储备提供保证。
项目启动之初,张乃超就发现,旧护岸破损严重,港池内空间又十分有限,北海港只能修复护岸并沿岸填海,为新建堆场创造条件。经初步估计,完成岸堤加固和填海造陆地需要344万立方米填料,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量,填料从何处来呢。
本着就地取材的想法,技术组迅速对北海港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很快便发现项目施工海域为砂质海床。“海砂常用作填海造陆的填料,如果直接从海里开采,填料来源问题就能顺利解决。”找到料源解决之法的技术员白广昭赶忙向张乃超汇报情况。考虑到20万吨级码头投用后,还需开辟新航道以满足船舶通行要求,张乃超顿时心生一计:将开辟航道挖出来的海砂用来造陆,一举两得。
张乃超带着技术人员前往海上取料检测,但细心的他发现,在距原岸堤两百多米处,有一片长势正好的红树林。
若大量开采海砂势必造成水体扰动,泥沙会随着海水漂向红树林区域并附着在植被叶面上,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如何在取料的同时不影响红树林生态,成为他的一块心病。
夜幕降临,忧心忡忡的张乃超漫步在岸边,思索着解决办法。“涨潮啦!”突然,一个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向海望去,一阵阵海浪向岸堤奔腾而来。张乃超瞬时计上心头。
“码头在东,红树林在西,潮汐能造成海水涌动,如果我们合理借助潮汐,是不是就能控制开采时搅动的泥沙呢?”受到启发的张乃超立即与技术团队共同进行论证。
通过多方论证,确认方案可行后,白广昭根据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海域潮汐表,按照涨潮退潮时间,精细化安排施工计划,开始了赶潮作业。涨潮时,项目抓紧时间进行采砂作业,扰动的泥沙会随着海水涌向岸边;退潮时,用双层防污帘将施工区域和红树林隔开,过滤排出带有泥沙的海水,相当于制造了一个“单向门”,用潮汐将泥沙一次次单向“推”进施工区域。这样一来,就能防止泥污影响红树林。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潮起潮落间,一片海上“新陆地”正在航一建设者的手中诞生。(杨建国)
责任编辑:陈瑾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