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关注

沂水县龙家圈街道高质量发展——龙气所钟 圈出一方富美

发布时间:2024-03-15 12:49:49 来源:中国报道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再次造访山东省临沂大地。创业时代:将记载那些在振兴乡村打造齐鲁样板攻坚战中有作为有战果的团队,沂水县龙家圈街道的发展,在这个行业中独具风采。当2023年“山东质量强省品牌建设典范单位巡礼与评价”活动,聚焦这支勇于拼搏的团队,会发现他们的新亮点、新高度、新风范。领导班子始终奉行一个原则,坚持高标准,让好书记“当家带路”,强化指导,让好制度“落地生根”,大抓基层,让好资源“倾斜下沉”。他们深入基层狠抓落实能力,探索如何当好“领头雁”之路,提高认真处理矛盾的能力,当好依法办事、化解纷争的“金钥匙”,提高带领群众的能力,当好体察民情、引领发展的“大脚掌”,这支团队的生动事迹被传为佳话,一个战斗群体的心血让乡村富民新时代画卷更绚丽、更壮观。

龙脉之地有红色内力

多网合一,快速传递,潜入乡村

打造文明和谐有序

 龙家圈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领导认识到:要振兴乡村,须首先打造文明和谐的秩序。今年以来,龙家圈街道进一步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网格触角延伸到每户每人,突出一张网格管全域理念,实施“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服务管理体系。将基层分散的治理力量、系统力量、管理网格等进行优化整合,把党的建设、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统筹纳入基础网格体系,合理制定网格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建立日常巡查、矛盾处置及走访制度,最大程度发挥基层网格作用,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打造社会治理新亮点。

 定人明责,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建设。秉承“多网合一”的理念,推行职能部门参与、村主要负责人带动村专职网格员、党员包联网格管理模式,组建“网格长+网格员+兼职网格员+职能网格员”的工作队伍,参与基层共驻共建。在网格内实行“一长三员”机制,即:网格长由66个村主要负责人担任,网格员由63个村3个城市社区82名专职网格员担任,兼职网格员由66个988名农村党员担任,职能网格员由27名政法综治、民政、城管、市场监管、卫生监督、应急管理、司法、军人事务、人社、信访等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担任。

 整合力量,聚焦基层社会治理重心。分别建立街道、村居(社区)两级基层社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作用,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研究谋划基层社会治理、一排底线等重大事项。推行“大党工委”领导下多方联动的基层治理机制,协调整合村居(社区)、单位(部门)、社会组织三方资源,健全“网格吹哨、村居响应、部门报到”服务模式,积极引导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外卖小哥等参与网格服务,实现进驻单位和社会资源联调联动。网格员通过常态化巡查和入户走访,了解群众诉求,直接面对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实施“五步议事”工作法,第一时间将问题解决在基层网格,让“一门式”服务变为现实。

 综治强基,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方式。龙家圈街道办事处持续深化网格责任捆绑制度,以“大党工委”管控网格化运行,在网格上建立功能型党支部,不断完善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厂区)党小组”的四级组织架构,共建立联合网格党支部31个。推行“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形成纵向到底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把网格延伸到基层治理各层级各领域。

龙脉之地有创新智慧

“云客服”架起民心桥,服务零距离

百姓满意贴中,彰显富足与自尊

 领导筹划,全盘启动。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便利度,龙家圈街道扎实推进“沂蒙政务云客服”智慧导服工作,组建“7×24小时”沂蒙政务云客服工作专班,并配套制定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加强人员配置、强化业务能力,为企业群众提供贴心服务沂蒙政务云客服依托“线上+线下”双线运行模式,构建“7×24小时”全时段导服体系,实现群众办事直达快享。

 线下设立“沂蒙政务云客服”坐席,“即时响应”为群众提供审批业务一站式咨询服务。针对一些较为专业政策或办事需求,导服坐席通过“三方通话”方式,连线事项的审批人员,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深度解答。线上依托山东政务服务网,与山东政务服务平台知识库实现数据连接,设置“7×24小时”智能回复,为群众提供视频通话、桌面共享、文件传输、三方转接等功能服务。群众可以通过山东政务服务网、“爱山东”APP、“沂水县龙家圈街道”微信公众号3个渠道登录“沂蒙政务云客服”平台。

 龙家圈街道不断完善“7×24小时”全天候无休总客服的服务模式,持续深挖“云客服系统”功能,努力做到让群众少跑腿或不跑腿,切实提升了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和获得感。

龙脉之地,有乡村富美新尺度

新颜值增气质,文化生风气正

新农村风采魅力无穷

 为持续巩固全域环境整治工作成效,对标提升,补齐短板,开展环境整治,扮靓乡村颜值,共建和美乡村,提升生态宜居幸福指数。

2023年8月6日,龙家圈街道组织开展全域环境整治工作推进活动,街道党工委书记蔡玉根,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刘彦刚带队,组织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班子成员、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各管理区党总支书记及村党支部书记对部分重点村庄进行实地检查。检查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对部分重点村庄逐一进行验收,以“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为基点,划分四个小组,通过“走、看、评、议”的方式对村容村貌、绿化美化、道路硬化、路域环境等进行细致检查,重点关注“五堆”、沟渠污水、残垣断壁等,既看亮点、看成绩,也看不足、看死角,真正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细处,落到实处。

 常态长效抓整治。要建立村党组织引领、党员干部带头、环卫队伍保洁、广大群众参与的“四位一体”人居环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机制,发挥好网格员、护林员、保洁员的作用,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格局,力争达到“集中整治、全面提升、长效保持”的整治效果。

 硬件提升抓整治。要借助“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的有利时机,带动人居环境整治大改善、大提升。积极协调出动大型机械,扎实清理陈年垃圾、沟渠堵塞、老旧危房等环境顽疾,纵深推进环境整治,确保环境治理不走过场、清理不留死角、清运不留痕迹、整治不留缝隙。  

 严督实考抓整治。人居环境整治难、易反弹,需要常抓不懈。街道将定期对各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实地督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将考核结果与村支部书记评星定级、网格员、护林员、保洁员、公益岗的工资科学挂钩、兑现奖惩,不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精细化、长效化、常态化。

 人居环境整治是一场“持久战”,接下来,龙家圈街道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难点、痛点、盲点,持续用力狠抓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健全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长效机制,积极倡导文明新风,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打好常态化+高标准组合拳,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创造生态宜居龙家圈。

龙脉之地,有非遗文化传承

接力赛品牌振兴,文化传播产业赋能

富美生活中,一颗明珠光彩照人

   沂水县小匡庄村李氏墨林桑皮纸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生产,至今已传承350余年,至第二十一代传承人。近年来,龙家圈街道创新做好非遗“传承+保护”“传承+创新”“传承+品牌”“传承+产业”四道加法,有效激活了传统桑皮纸制作工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走出了一条非遗传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特色路径。李氏墨林桑皮先后荣获“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手造·优选100”、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银奖等荣誉称号。

 首先下气力抓好“传承+保护”,育强非遗生命力,保护传统工艺。通过调查走访造纸工人和老手艺人,研究相关文献资料,进一步考证完善取皮、碾压、蒸煮、拣皮、捶捣、切细、洗浆、抄纸、揭帘、晒纸等72道桑皮纸传统制作工序,并撰写、录制相关资料,对桑皮纸传统的手工制作工艺进行系统性保护传承。

 “传承+创新”,激活非遗创造力,创新生产工艺。对生产工艺进行改良创新,通过原材料粗料、细料调配,机器与手工结合,目前可生产八大类、二十余个品类的纸张,可用于书画、包装、打印等多种用途,具有纤维细密、纹理清晰、绵韧而坚、光而不滑、吸水不腐、久存无蚀等特点。创新销售模式。在原来线下销售的基础上,组建了线上销售团队,开设了直播间,同步开展“网店+直播”的线上销售,年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结合非遗进景区、进超市、进酒店等活动,在省内4A级以上景区、大型商超、星级酒店等布设销售网点,同时积极参加各级展会、交流会,进一步拓展丰富了销售渠道。

 “传承+品牌”,塑造非遗影响力,加强品牌宣传。借助新闻媒体积极对外宣传推介,中央电视台《书画》栏目、山东农科频道《乡村季风》栏目、新华网、大众网等先后对墨林李氏桑皮纸进行专题报道,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提升品牌价值。注册墨林李氏桑皮纸商标,成功申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手造·优选100”,产品入驻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桑蚕研究所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推动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传承+产业”,做大非遗生产力,构建产业链条。让非遗成为产业是最好的传承。墨林李氏桑皮纸不断做大桑皮纸产业,同时积极开发桑椹酒、桑叶茶等非遗延伸品,吸引了相关产业链的聚集,形成了“桑树种植—养蚕产业—桑茶生产—桑葚采摘—桑皮纸制作教学—桑皮纸成品展览—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的产业链,企业年产值达3000余万元。同时,企业对桑皮、桑叶、桑椹的需求带动了周边70户村民发展桑树种植300余亩,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全力助力周边村居加快乡村振兴。

大地总是以收获回馈勤劳的耕耘者;乡村振兴总是以幸福果实讲述共产党人的使命感。(鲁卫宣 临广讯 高达 余庆 )

 

责任编辑:陈瑾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