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闽东之光

福建古田:心系“国之大者” 服务“粮食安全”

——福建古田县探索“菌”“粮”和谐共融之路
发布时间:2023-08-29 18:16:00 推广 来源:中国改革报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作为“中国食用菌之都”,加快菌业绿色转型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努力探索“菌”“粮”和谐共融之路。目前,全县投资3.7亿元实施光伏菇棚项目9个,建设完成光伏菇棚示范基地8个,包含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菇棚450间,占地面积463.72亩,预计年发电量约3174万千瓦时。

聚焦“菌粮矛盾”  实现多方受益

为破解简易菇棚数量大、占用耕地多、影响耕地安全的“菌粮矛盾”,古田县采用“农户出地、企业建设、政府配套”的模式建设光伏菇棚,让农户享有菇棚内部使用权,企业获得光伏发电收益,村集体取得土地租金收入。

用心把光伏菇棚建起来。古田县大力探索推进标准化菇棚建设,投入5亿多元升级改造标准化菇棚7000多间。

大力引导菇农搬进来。古田县坚持疏堵结合、先建后拆,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物业式管理+数字化赋能”的运营新模式,重点完善基地的种植、烘干、冷藏、营销、金融保险服务等功能,让菇农最大程度实现“拎包入住”和“好种菇”,变“要我来”为“我要来”。菇农搬进光伏菇棚后,立即拆除恢复用地,2021年以来,全县共退菇还耕826亩。同时,古田县试点建设双层棚和多层架棚,投用后将提高土地利用率一倍以上。

坚决将效益激发出来。古田县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和利益分配机制,成功打造了“县域工厂化+数字化+绿色能源”新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目前,全县光伏菇棚总装机30.75兆瓦,年发电量3174万千瓦时,年发电效益1238万元,带动村财增收83万元,菇农种植收益1057万元,企业收益1732万元,年节约标准煤约9684吨、节水41291吨,减排二氧化碳26426吨。

心怀“国之大者”  全力守护耕地

古田县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耕地保护工作要求,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抓政策。古田县在足额兑现上级各类扶粮惠农政策的同时,因地制宜制定出台《耕地恢复攻坚工作方案》等保护耕地和稳定粮食生产政策文件6份,如针对经济效益低导致20多年无人种植“双季稻”这一现实问题,精准出台“双季稻”种植激励政策,不仅免费发放稻种和育秧盘、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助,还对余粮进行兜底收购。此外,古田县还深入开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治荒稳粮”行动,要求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完成撂荒地复耕复种50亩,2022年以来,全县已开荒耕地1.68万亩。

保存量。古田县由县长挂帅,成立卫片执法攻坚专班,制定问题图斑整改清单,逐宗确定整改措施和完成时限,并实行日通报、周督查、月会商机制,对整改进度滞后的乡镇及时启动约谈问责。

扩增量。古田县组织业务部门和第三方技术单位全面开展耕地后备资源调查,并建立资源库。同时,制作县级土地开发项目实施流程图、制定项目进展时间表,实行“保姆式”业务技术指导,确保全县补充耕地项目顺利实施。

贯彻“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古田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稳面积。古田县鼓励农户将废旧菇棚、低产低效果园茶园拆除复耕,今年已恢复耕地3138亩,完成宁德市下达任务105%。将粮播面积逐级分解细化到镇、村、户,并强化跟踪督导,完成早稻种植2443亩。同时,古田县大力开展夏粮播种,创新果园套种、菌粮轮种等模式,完成夏粮种植7301亩,超额完成市下达夏粮任务(1700亩)。

增产量。古田县持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2021年以来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4.8万亩。大力推行轮作套种,结合高标准农田“非粮化”的整改,要求“非粮化”的耕地全部套种旱粮作物。推广附加值高且与粮食生产完美结合的食用菌品种,如“羊肚菌”“大球盖菇”“黑木耳”等食用菌与中稻轮作。

促创新。古田县支持并鼓励各乡镇(街道)因地制宜创新开展开荒种粮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如,城东街道桃溪村将土地开荒种粮与蘑菇部落文旅产业相结合,打造百亩水稻种植收割教学实践基地;黄田镇洋上村打造“咻咻开门App平台”,通过会员制将1000亩农田对外公开认筹,并实现远程实时观看、按需生产、代耕代种、配送服务等功能。

学习大军荐稿

责任编辑:田雨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