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嘉兴南湖学院开展“浙江省百位典型红色名人家风传承与实践”项目

发布时间:2023-04-12 09:58: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家风,嘉兴南湖学院汉语言文学、法学、思政专业的十名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红”扬浙里,“船”承家风探研队,深入开展“浙江省百位典型红色名人家风传承与实践”的项目,让鲜红的底色更加透亮,将青年的力量融入红色家风传承。

自2022年3月起,团队成员便开始探访浙江省红色名人,与他们面对面访谈,感悟红色家风与榜样力量。以下分享四位典型红色名人的家风。

一生跟共产党走:王明华

王明华教授是中国国内一流的光电子学专家、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求是宣讲团团员,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的长孙。

王明华教授继承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家风,科研报国,1979年他任光电子技术专业及光电子技术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领导研发成功了集成光波导光分路器,彻底告别了该项技术只能从国外进口的尴尬局面。王尽美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弥留之际,他留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在红色家风影响下,其子王乃征、王杰(王乃恩)继承了王尽美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了一生。王明华教授的大女儿王继红受到祖父、父亲的教诲和影响,旅日留学后毅然归国工作,被评为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党员标兵、模范党员。二女儿王继梅则和父亲一样考上了浙江大学,在浙大硕士生期间入党,现在在字节跳动负责国际合作相关工作。

王尽美祖孙四代人都在践行“跟着共产党走”的家风,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党的初心,用各自的人生书写为国家奋斗、永远跟党走的感人故事!

坚守初心使命,爱党爱国:邵莉

邵莉的父母邵峰与于波被称为“烽火伉俪”,他们在抗日战争时期共同投身革命事业,新中国成立后又奔赴抗美援朝战场,为祖国鞠躬尽瘁。在红色家风的影响下,邵莉一家都成为了公益人。邵莉自1991年开设“胖妈妈热线”已三十多年,义务为青少年家庭排忧解难。邵莉女儿是2008年奥运会的志愿者,写信提出对环保问题的建议得到了联合国的回信和滕头村村长的采纳和高度重视。邵莉外孙则创作了《豆丁警察故事》,给众多青少年普及生活中的安全问题。他们一家凝练了“孝老、有礼、爱国、守信”的家规和“快乐、独立、责任”的家训,始终听从党的召唤,坚守初心使命,爱国爱党,保持慎独的品质。

为共产党奋斗:徐祖福

徐祖福专注红色收藏40载,跑遍全国各地收藏了5000多件红色文物,其中属于国家级文物的有30多件。谈到收藏红色纪念物的契机,徐祖福先生激动地讲:“我的家庭是靠共产党翻身的,一切都是靠共产党培养的。”他深信,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让百姓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徐祖福教育他们的子女要以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为人民服务。两个外孙女也都在爷爷影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国家做奉献。徐祖福一家把“清清白白做人,多做好事;不要争名斗利;不做损害团结的事情;自食其力,勤勤恳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干一行爱一行;一生跟着共产党走,为共产党奋斗”作为他的家规家训,并身体力行。

金贯真是温州永嘉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浙南杰出的革命战士,担任过党中央巡视员等重要职务,1930年在温州被捕壮烈牺牲。在红色家风引领下,他的子女、孙子、曾孙三代十人都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上世纪90年代,在父亲金雪亮“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精神”“要把技术学好,这样就可以为人民服务”等家训教诲下,金爱伦成立了红十三军历史研究会,搜集整理红军资料,为红十三军精神的宣扬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自主创办了永嘉首家民营医院,为革命战士及其家属提供暖心服务。金爱伦的女儿金力军也成为了一名党员,扎根基层并获得“全国优秀大学生村官”称号,现任红十三军旧址岩头镇五尺社区任组织干事。金爱伦的儿子也在其影响下,加入红十三军历史研究会,并任瑞金医院的党支部书记,为红十三军的宣传与红色精神的传承奉献力量。

金贯真祖孙四代人为革命、为国家建设、为红色文化宣扬所做的努力,让人深深为之动容!

红色家风是永不褪色的“传家宝”,也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的南湖学子,在红色家风的探研中见贤思齐,获益匪浅,在不断弘扬红船精神、传承红色家风时,积极践行使命担当,汇聚点点家风星火,用红色家风助推时代巨轮的航行,以青春之歌奏响民族复兴的宏伟乐章!(徐嘉玲 潘晓侃 )

责任编辑:宫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